《致青春》和《北京遇上西雅图》
(2013-05-16 22:06:18)最近两个星期一直是改考卷的时间,不用备课,就有了自己的时间。改卷之余,也应该看看电影放松一下。我跟的美剧都还暂时没有更新,听说最近国内热播的两个电影《致青春》和《北京遇上西雅图》,就心血来潮去youtube上搜索一下,一看还真的有,虽然不是什么高清,但是效果还可以,于是昨天晚上一个《致青春》。今天一个《北京遇上西雅图》。看了还真有点想说的。
《致青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还是蛮喜欢这个名字的。一看名字,似乎就引起了无端的伤感,现在真的是老了,一看到“青春”两个字就觉得伤感了,再加上现在又是毕业季,可是已经离我很远很远了。不知不觉,都已经是研究生毕业两年的人,都已经是工作两年半的人了。现在的我,似乎已经没有青春了,青春韶华时光不再,连尾巴都没了吧。电影的整个手法画面都是怀旧的感觉。4个人的宿舍,凌乱却又舒适的感觉,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可是却感觉离我很远了呢。大学新生入学,选社团,师兄师妹,图书馆,自习室,每一个画面都被我尘封在记忆的深处。从大学到毕业到工作,从青涩到成熟再到被这个世俗的社会浸染同化,写出了每个人的故事,难怪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怀念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这个电影带给我的是回忆,更震撼的是爱情。这会让我一直遗憾为什么大学的时候没有多谈几次恋爱,那种曾经向往很久很久的轰轰烈烈。可是那也只是大学时期的幻想,似乎在读了研究生之后,“轰轰烈烈”这个词就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了。那个词注定只是属于大学的青葱时光。就像郑微那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大学轰轰烈烈的燃烧起来,那种勇敢那种无畏注定只出现在青春的河流里。也正因为那样,才能征服那个怪胎陈孝正,并且是他唯一爱过的人和想重新再爱的人。这部电影留给我的是两个词语“青春不再”和“轰轰烈烈”。一个结婚生子的朋友说,在寂静的夜里,拿着手机看着青春,哭的稀里哗啦。我看的时候很平静,对我来说是种内心深处的回忆。也许对她而言,更多的是心底的故事之书被打开了吧,所以才会稀里哗啦。
刚刚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图》,记得这个在新加坡特定的电影院里只播出两天。前两个星期,朋友还很想去看,我在家无聊也是无聊,看看无聊的电影也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可惜因为时间太赶不得不作罢。看完整部电影,就几个字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怎么这么差劲的电影。不过是国内的一个小三跑到美国生孩子认识了弗兰克开始了一段爱情。有什么可被那些网友大肆宣传的呀?真是搞不明白,现在什么时候,都把小三那么浪漫化了。本来对汤唯没什么好印象,现在看了更没好印象了。在北京就是小三,为什么到了西雅图似乎就很高贵了,被广大观众浪漫化了。在开始的开始,还那么猖狂,不就是小三绑了个有钱的大款吗?还偷偷跑到美国去生孩子,就给广大中国人丢脸吧,好像中国人在外国的形象很好似的。这么两大件不光彩的事还要拿到电影院来宣传上演。真不知道现在的伦理道德怎么了?还好没去电影院看,不然真是浪费我的钱了。
哎,国产片能不能拿出点真正震撼人心的电影呢?怀旧,爱情,古装剧,家长里短,还有点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