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是指在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是指一种导电性可控,范围从绝缘体到导体之间的材料。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角度
来看,半导体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材料才被学界所认可。
半导体板块的大涨,与半导体产品最近的不断涨价有着密切关系。自2020年11月份以来,受到晶圆、封测产能吃紧,产品缺货等影响,半导体全产业链多个环节陆续都开启了涨价模式,从2020年11月27日开始,全球汽车芯片供应商陆续涨价。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超过20家芯片企业发布涨价通知,从披露来看,涨价幅度平均在10%~20%之间。
早在去年年底,就有消息传出,因为芯片供应不足,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陆续进入局部停产状态。央视也进一步报道,大众汽车部分车型的关键零部件因芯片供给不足,面临生产中断的风险,此次芯片短缺,将导致车身稳定系统和车载电脑等核心模块无法生产。
不仅仅的中国车企出现芯片短缺问题,在疫情影响下,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出现短缺潮,包括大众、福特、丰田和日产等汽车企业被迫削减产量。
据央视财经报道,本月8日,福特汽车表示,由于半导体芯片短缺,其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工厂生产线被迫提前停产。而日产汽车也表示,半导体芯片无法满足需求,迫使他们不得不调整日本工厂的产量。据悉,如今大多数汽车都至少需应用40多种芯片,而高端车型更是多达150种,只要有部分缺乏,就会影响生产。
据市场人士分析,此次芯片短缺最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出现在芯片的上游企业。受疫情影响,海外规模较大的晶圆厂和封测厂陆续宣布停产,11月份意法半导体罢工事件持续发酵,造成全球半导体缺货严重,涨价和供给不足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此外,由于疫情的原因,人们居家办公,市场对智能手机和电脑所使用芯片的需求增加,半导体芯片公司纷纷将生产重心转向了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当汽车制造商陆续开始恢复生产后,半导体芯片却无法保障充足的供应,进而导致了眼下汽车产业面临的困境。
针对汽车产业芯片短缺问题,1月13日,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芯片短缺从12月份下旬开始,对2021年一季度的生产造成很大影响,有可能会对二季度产生影响。”
1月13日,中汽协表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未来将有望迎来持续快速增长。但也需要注意,近期出现的芯片供应紧张问题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全球汽车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我国汽车产业运行的稳定性。
目前,我国汽车的芯片,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国外。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475亿美元,其中,中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不到150亿元,约占全球的4.5%。为了避免在芯片上被人“卡脖子”,越来越多的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开始以自研或者与科技公司合作的方式进入芯片市场。可以预见,未来提升国内汽车芯片自主能力,建立属于自己的芯片供应链,将成为我国车企的头等大事。
前一篇:一数据表明,下周或有大机会
后一篇:交易体系的建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