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五下16《桥》第二课时(第一稿)

(2018-01-14 08:04:34)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资源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事情发生在一个黎明,村子里——,老汉组织村民——,结果和儿子一起——。

老师有一道填空题,你能完成吗?(这是一个             的故事。)

出示老师的答案:我是这样填的。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他的非同一般。

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上次我们已经一起研读过了。现在我们一起合作,回顾一下。

老师读红色的部分,你们读蓝色的部分。

这里让你感受到他的非同一般了吗?(时间,环境)

二、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形是洪水势不可当!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现在让我们走近老汉,他是不是也非同一般呢?

谁来读一下学习要求?

2、交流:好,我们来交流。

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相机板书:沉着冷静、坚决果断、不循私情、爱儿子。

A、沉着冷静

你从哪句话感受到老汉的沉着冷静?

l  “拥戴”什么意思?你觉得人们为什么拥戴他?

l  哪个词能表现老汉的沉着冷静?(‘盯’字)

l  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群,目光里透出一种坚定,更是一种威严。他想通过眼神告诉人们什么?

l  恩,看来你读懂了老汉的眼神,请坐。大家再想想,如果你是村民中的一员,你看到了老汉的眼神,你会怎么做?

l  老汉就是要用这种眼神光让大家尽快镇定下来。从这样一个神态描写,可以感受老汉的沉着冷静,镇定如山。所以课文说老汉像——

l  你们觉得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l  这是一座人们能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啊。

l  谁可以读好这句话,读出老汉的沉着冷静?

B、坚决果断

l  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l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l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

l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l  老汉沙哑地喊话

l  老汉坚定地喊话

l  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C、不循私情、爱儿子

l  哪个字最让你感动?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l  这个小伙子是谁?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l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l  同样有着两个矛盾动作的还有小伙子。我们一起看看这两句话。

l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l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你们能读懂吗?

3课文的结尾,是这样的。已经告诉我们,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父子。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四人小组中ABCD四个人,一人写一句。)

A、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儿子瞪了父亲一眼,------ 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儿子推了父亲一把,------ 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父亲推了儿子一把,------- 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来读一读你们写的句子,再次感受一下这对父子之间深深的爱。

浓浓的父子亲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来。老师读旁白,女同学读老汉的话,男同学读小伙子的话。

作者抓住一揪一抓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也是小说吸引人的魅力。

 

三、整体回顾,升华主题。

1.说话练习

师:如此的父子情深,让人动容。他和儿子曾经有过生的希望吗?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老师来读这些句子,你们试着把句子补充完整。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老汉第一个赶到,他完全可以     ,然而他   

   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他的儿子想先走,他完全可以     ,然而他   

   木桥开始发抖、呻吟,儿子让他先走,他完全可以   ,然而他    

师:这么多生的希望摆在眼前,他却一次次地放弃。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然而,这样的老汉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但凶猛的洪水吞不没的又是什么呢?

正是因为他的沉着镇定、果断坚决、不循私情,才使村民们全部脱险。

现在你明白文章为什么用“桥”作课题吗?你觉得这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

他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撑起了一座生命桥。这也是作者以“桥”为题的深刻内涵。)

 

四、讨论表达特色:

1、课文主要写老汉,赞扬他的精神,为什么反复写洪水?

1)交流。

2)小结:因为洪水凶险,才有老汉的指挥撤退,因为洪水凶险,才出现了老汉先人后己,最后牺牲的画面。水情的发展一方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方面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是水乳交融的。板书:环境烘托

2、关注小说的结尾.

(1) 我们读过的作品中,很多情况下人物一出场就会交待人物身份或关系,这篇文章为什么到最后才交待人物关系?

(2)、小结:从写作角度来说,这叫设置悬念,让我们觉得出乎意料,同时又耐人寻味,使故事更好看。板书:设置悬念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样一位老汉。在可怕的山洪面前,在生死关头,他沉着冷静、果断坚决、不循私情、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六、课后小练笔:

     如果你是村民中幸存的一员,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把你的话用笔写下来。并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