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2岁多,刚上幼儿园不久。但他总是想把他喜欢的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我该怎么办?
注:本文配图,苹果树幼儿园乐高搭建课程。
尹:孩子想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很正常的事,为了避免孩子出现您所提到的问题,及由此导致哭闹或因管教不当而造成其他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分三个步骤来培养孩子。
第一,帮助孩子建立玩具、物品的归属关系。让孩子清楚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不是自己的,而且明白“是”与“不是”的界限。幼儿园的玩具归幼儿园所有,不属于任何一个小朋友;幼儿园任何一个小朋友有权利玩这里的玩具,但不能把它们带回自己的家。
第二,用他人的东西或玩具时,需征得对方的同意。这样可以强化儿童对物品所有权的概念,并用合宜的方式来对待,如,在征求他人同意的时候,要用礼貌的方式;由于不具备对该物品的所有权,所以,即使请求被拒,也有一个潜意识中的心理预备。
第三,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培养悦于容纳的品格,建立大家一起玩、同快乐的意识。幼儿园玩的玩具是属于大家的,当别的小朋友把先拿到的玩具跟自己分享时,自己内心的快乐体验会延展到——将自己先拿到的玩具分享给其他想玩的小朋友,进而从分享的快乐中体会小小的成就感。如此既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又可以激发更多孩子乐于分享的行为模式,有助于改掉见到喜欢的东西就要拿走,或想占为己有等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
http://s1/middle/6d104e35tbf6b074431c0&690
http://s14/middle/6d104e35t798ab3b72b8d&690
http://s5/middle/6d104e35tbf6b056b7894&690
http://s2/middle/6d104e35tbf6b038c0a81&690
针对本案例的情况,通常家长和老师的做法是直接教导:告诉孩子这是幼儿园的东西,小朋友不可以拿回家。但以这样的方式处理这一类问题,治标不治本,孩子不能很好地执行下去,仍有偷偷将喜欢的东西带回家的可能。而比较好的方式是,间接引导孩子,让他们从心里懂得,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间接引导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讲故事,对于2岁宝宝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例如这样的一个故事:大森林里有一个很大很漂亮的游乐场,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玩具,小动物们每天都在游乐场里面玩儿。小兔子最喜欢玩小汽车了,他想“要是我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小汽车该有多好啊!”,于是它就悄悄带回家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过了几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喜欢玩的小汽车一天比一天减少,而今天当他再到游乐场玩汽车的时候发现一个都没有了。怎么回事呢?大象伯伯告诉小兔子说:“你看,你喜欢小汽车,你拿走了一个;小猴子也喜欢,他拿回家了二个;小老虎也喜欢,而且他力气大,拿回家了五个,哎!你看,很快游乐场里的小汽车就没有了。”你想对小猴子、小老虎他们说什么呢?……让孩子置身事外往往能够帮助他们看清问题的本质。如果孩子采取劝说的方式,家长要鼓励他做的很好;然后,引导他思考小朋友应该如何对待幼儿园的玩具,如“那么如果你要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其他的小朋友也想这么做会怎么样呢?”“那么,你的决定是什么?”通过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让他/她去执行自己的想法会使孩子更有力量,而且效果更好,也更持久。
http://s16/middle/6d104e35tbf6b03e79dcf&690
http://s2/middle/6d104e35tbf6b047071d1&690
http://s12/middle/6d104e35tbf6b05d677eb&690
http://s14/middle/6d104e35tbf6b063176bd&690
http://s16/middle/6d104e35tbf6b06ea756f&690
http://s6/middle/6d104e35tbf6b04e76a05&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