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教育孩子不许骂人、打人,他也很乖。但上周,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被一个新来的小朋友抓了三次,我心疼极了。家长该如何和老师沟通这件事?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孩子呢?
尹:孩子被抓伤是一件非常令人难过的事情,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知书达理,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与人为善,乐于分享;同时,我们也希望孩子的身心力量足够强大,不仅勇于承担责任,还能够保护好自我,在外面不受人欺负。幼儿园的目标也像家长希望的那样——培养孩子正确的互动模式,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和满足自己的需求。然而,现实生活常常不是这样一幅理想的画卷,有的孩子桀骜不驯,所到之处皆起“纷争”;有的孩子,就像您的孩子一样,很乖,从不打人或骂人,却被别的孩子伤到了。
当孩子遇到诸如上面提到的“被伤害情况”,我们幼儿园是非常重视的,会及时采取合宜的干预行为,下面是我们通常的做法。
首先,老师与“当事”孩子沟通,让他们描述事情经过,给他们表达感受的机会,尽量让孩子们自己还原实情(在老师亦不知情的情况下,苹果树的教学区域还装有摄像头,必要时能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查看)。
其次,在了解实情基础上,对整个“事件”给出公正评价。在孩子们的矛盾冲突当中,尽管一方可能是明显的受害者,但一般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所以,要分别指出来;但一定要强调的是——无论如何,抓人是不对的,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行为。一定不要让那个受伤害的孩子感觉到,自己受到伤害是由于自己的错误造成的;要让他知道,就算是自己的错,另一个孩子抓他也是不对的,对方应该给自己道歉。反之,一定要让那个有粗暴行为的孩子知道,就算是对方小朋友有错误,去抓对方也是不对的,应给给对方道歉。
第三,引导孩子学会如何处理矛盾和冲突。这是最重要的一环。我们要知道,孩子们还不成熟,他们需要成长的空间,更需要我们的保护和帮助。所以,我们切记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说他们“爱打人”、“胆小”、“爱抢东西”等等。要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比如,打人的孩子有什么目的?胆小的孩子担心什么?与孩子们沟通他们的实际需要,引导其思考如果不用“打人”或“抓抢”的方式,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并可以罗列一些可行的方式来启发他;对于胆小、逃避的孩子,告诉他们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并提供一些恰当的实现方式,重在增强孩子的心理力量。这样,孩子们解决和处理矛盾的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幼儿园里的“小事件”也成了孩子们成长的助推器。
第四,请孩子们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向对方道歉,握手言和,互相拥抱,重归于好。因为,孩子们之间的矛盾一般都非常小,他们也容易原谅对方,所以,这样的“友好仪式”对他们很重要。有意思的是,很多时候,孩子们会因此成为好朋友,互相照顾对方。每一次的挫折,每一个困难都是孩子们成长的契机,我们的老师一定不要错过,要紧紧抓住这个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成长的机会。
当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攻击和伤害,就像前来求助的这位家长,您的孩子在一周之内被抓伤三次,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如何保护孩子?在这里提几点建议供您参考。
第一,及时与园方沟通。通常情况下,幼儿园应该能够很好地保护孩子们,也有很好的处理“摩擦事件”的模式。成长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的意外,大家一起玩的时候,因为一些事随手一下就可能把别的孩子伤害到了;还有个别孩子比较有攻击倾向,打人、抓人、推搡小朋友,甚至还有咬人的。一般“小事件”在幼儿园老师就已经处理好了;但如果有孩子被其他孩子伤到,幼儿园老师应主动和双方家长沟通,如实告知情况,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并做到防患于未然。这种情况下,如果园方没有主动向家长交代,是园方的失职,家长有权利投诉;不过也有些家长心存顾虑,担心投诉后孩子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问题是,如果你不去沟通,孩子可能会继续受到伤害,而有攻击倾向的小孩也失去了行为矫正的机会。因此,建议这位家长冷静下来,和幼儿园沟通事情经过,做好处理的方案。
第二,让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视精神状况做必要安抚,释放孩子的紧张情绪。家长也应该坚定这样的道理:问问孩子自己是否有不对的地方;不管矛盾是怎样,动手打人的行为都是不对的。这个道理,一来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不受侵害的权利,二来也让他知道,以后遇到这种事情,自己不应去侵害别人。还是那句话:这种事件越及时处理,教育的效果越好——发起攻击的孩子一定要向受伤的孩子道歉,最好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这么做了;对个别的经过屡次教诲还去攻击其他小朋友的孩子,我们建议,必要的情况下,家长带孩子登门道歉也是“生动的一课”;家庭间的互访也确实可以增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对各自家庭教育的不足之处也是很好的补充。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孩子在幼儿园里受到伤害,确是让人心疼甚至落泪的事情。不过,家长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解决此事,都切记不可在气头上冒然掺和进去。而是要冷静下来,进行适当干预。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状态,受了委屈后,对幼儿园和其他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一般情况下,孩子们是不记仇的,可能很快又和那个孩子玩得不错了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