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猗园+南翔老镇

标签:
旅游 |
分类: 第九年 |
趁着天气好,把正月里没去成的古猗园给补上了。
早上吃得饱,以至于先去的古镇,都没有买任何小吃,只是中午时分,去长兴楼吃了小笼和一点菜。南翔古镇相比较上海周边的其他古镇,感觉还是有点古迹,仔细看了说是南翔寺山门、古井遗址,年代为宋。
有左右对称的梁朝古井,梁天监年间(505--519年)始建,俗称八角井,久旱不竭,为宋元南翔寺八井之一。明重修。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新建井亭。2008年南翔老街整修中,考古清理出南翔寺山门外的两口水井,左右对称,形制相同。井深3.5米。铺砌有致的砖井台、八角形青石井圈上镌刻的[明弘治十四年重修]题记等。
下午我们去了古猗园,没想到地方还真的是挺大的。
补上门口的介绍内容:
古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原名猗园,取“绿竹猗猗”之意而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设计,以“十亩之园”的规模,遍植绿竹,内筑亭、台、楼、阁、榭、立柱、椽子
、长廊上无不刻着千姿百态竹景,生动典雅。清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拓充重葺,此时更名古猗园。
如今,古猗园几经扩建,面积达146亩。全园按不同景观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各具独到精巧的艺术构思,散发着古猗园特有的古朴、素雅、清淡、洗练的气质。园中保存的唐代经幢、宋代普同塔,引人探古问胜。园中因“8·13”事变,当地爱国人士重修补阙亭,独缺一角,以志国耻的“缺角亭”,象征着我国反帝民族之魂。
古猗园,以猗猗绿竹、幽静曲水。典雅的明代建筑、韵味隽永的楹联诗词及优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于世。
伊伊回家后又开始造句说“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当然为了弥补没有在古镇买到小吃,到家之后又点了乐乐茶来堵住小馋猫的嘴巴。



前一篇:再游浦兴公园
后一篇:雏鹰小队活动-清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