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味道最是那家的味道


标签:
情感过年家的味道 |
分类: lady小调 |
眼瞅着已到年根底,拥堵的“首堵”终于可以喘口气,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日益渐少,街上弥漫着越来越浓厚的春节的氛围,空气中亦散发着越来越浓郁的过年的味道,映入眼帘,沁入心脾,哪怕一粒微尘都仿若在奔走相告,传统的农历新年就要来到了。
“年”是什么呢?相传是中国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种带来坏运气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放鞭炮的习俗。而过了年亦预示着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了。
小时候,精神文明没有如今这样百花齐放,物质文明也不如现在这样丰富繁多,春节假期没有现在七天这样的长,但即便如此,伴随着爆竹声声,记忆中的糖瓜、关东糖、年糕,和着大年三十吃的年夜饭、守岁时吃的饺子,还有那万众期待的央视春晚,都是那样的美味温馨,仿佛是一种标志,仿佛是一份印迹,即使吃过再多的美味,都无法取代那份拌着春节的调料,裹着儿时的纯真而带来的简单而快乐的过年的味道。
成年后,商场超市里的各种商品越发琳琅满目,文化市场里的各种产物越发多样多元,而我年龄越来越长,眼前的纷杂也越来越多,但依然盼望着过年,春节还是那个一年之中重中之重的节日,但更觉得是一个里程牌式的节日,工作之余借以休息好、调整好,企盼辞旧迎新,企盼来年有个新气象。而全家亦依然会准时守候在电视机旁,观看一年一次的央视春晚,即使它有时令人感觉食之无味,但更多的时候又会觉得弃之可惜,只因为它是家里春节的传统节目,只因为它是家里春节的传统习惯。也依然会吃着那些在过年时有着特别意义的菜点,然,此时不在乎饭菜的滋味,更在意的是过年带来的那份阖家欢乐、其乐融融的味道。
伴随着女儿的出生和成长,过年的方式或许变化不大,但家里过年的气氛却频频增添了喜气和笑声,从女儿小婴儿时,被三十晚上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吓得哇哇大哭的情景,到现在小女初长成后,看街上令人眼花缭乱的烟花鞭炮激动得跃跃欲试的场景,过年也逐渐成为了她的期盼,期盼那腾空升起而绚烂无比的烟花,期盼那家人团聚时红红火火的热闹。看着女儿的笑脸,似乎又看到了自己小时候那份简单而快乐的心情。对于这个年纪的女儿来说,快乐就是过年最美好的味道。而于我,除了女儿快乐所以我快乐之外,过年更多了份红红火火、家和万事兴的味道。
若干年后,女儿长大自立,而我也会成为那盼望女儿回家的妈妈,过年依然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所有思念都汇集到彼时彼刻,所有温馨都融化在那时那点,想必那时过年就是最踏实最幸福的味道。
任光阴荏苒,任物转星移,相信这份传统永远不会转变,相信这份心情永远不会变迁。过年除了是全家团圆,喜庆吉祥的节日象征,也是中华悠远文化的传承舞台。过年的味道是合家团聚喜气洋洋的温馨味道,过年的味道是全家团聚相亲相爱的温暖味道,过年的味道是即使暂不能阖家团圆,但家人之间仍会彼此牵挂的温存味道。
有一份味道,不曾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味;有一份味道,不会因空间的间隔而变质;有一份味道,永远保质保鲜,永远温馨如饴,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过年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