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美好的生命》反思性说课稿 哈尔滨市阿城区回民小学 &n
(2015-06-25 13:45:10)
标签:
情感 |
《呵护美好的生命》反思性说课稿
【教材分析】
《呵护美好的生命》是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教育》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它属于人与自然这一模块之中。“呵护美好的生命”中有关于生命的话题,在低年级也涉及到,但低年级主要是让学生从感性出发关爱花草树木,而这里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使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初步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使他们关爱、善待动植物,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动植物生命的习惯。
【目标分析】
遵循《生命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根据《生命教育》教材螺旋上升的趋势,为了以后在学习中达到“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的目标,我将: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每种生命都有它生存的价值,享受平等的权利,作为教学重点;感召学生去爱每一个生命个体,在生活中用心去呵护生命,作为教学难点。
【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关爱地球上的生命责任意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纪小,认知能力弱等特征,我认为使用观察法、直观教学法展开教学,并融入音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生命教育课构建出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以情境气氛调动学生注意力,以角色参与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展开学习,形成认知。
【过程分析】
(一)、初体验生命的美好。
课标指出“生命教育课程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产生归属感,进而激发生命潜能,促进其生命健康成长。”为此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一个全方位展示美丽的动植物生命以及美丽的世界的短片。从陆地,空中,海洋,宏观及微观等方面来展示生命之美,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更美丽。然后引导学生谈谈对生命的认识及由于这些生命的存在而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感悟生命的美好。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小,这种观察法和直观教学法马上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深感悟生命的美好。
观看了生机勃勃的世界后,学生的思绪已经被美好的的生命,精彩的世界所沉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验到生命的价值”这时我引导学生猜想,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这些美丽的动植物,那世界会变成怎样呢?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猜想无生命的世界)播放“无生命世界”的短片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的播放,与生机勃勃的世界形成强烈反差,在学生内心引起震撼,让学生思考、感悟生命的可贵,让学生觉得生命是那么美好,不可或缺,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命的重要,它们为世界带来很多很多,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它们,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做好铺垫。然后再顺势导进入故事《深情一跪》)
(三)尊重、敬畏美好的生命
为了落实“每种生命都有它生存的价值,享受平等的权利”的教学重点;
1、播放课件《深情一跪》视频,并指导学生读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布特那深情的一跪所蕴含的对美好生命的尊重、怜惜。
教师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布特的行动是多么可贵。
师:你知道半决赛意味着什么吗?
师:在这次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意外?
师:准备接球的布特是怎样做的?
师:在他的心里荣誉、金钱与生命哪一个价值更高?
师:你觉得布特为一只小鸟放弃赢得世界冠军的奖杯的机会值得吗?换了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设计意图:《深情一跪》视频资料的运用,使故事却更具有感染力,文本与图像的有机配合,互相补充,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布特的尊重生命、平等善待生命的榜样作用得以彰显,本课重点得以落实。
2、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幸福的小草》的故事,进一步体味生命的平等。这里我将教材的内容做了调整,将拓展营中的小故事《幸福的小草》安排在智慧树和训练谷的前面,让学生深入明理之后再做练习。这样在激情引趣的基础上进入训练谷,使学生有感而发,为突破了本课难点做好铺垫。
3、遵循《生命教育》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真情、真感,才能使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验到生命的价值。”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我相信你们肯定也有不少动植物朋友,你曾经最喜欢哪一种植物,你曾经精心喂养过一种小动物吗?下面我们就来开个小小的交流会,“介绍你的动植物朋友”好吗?
(可以带上照片,可以带上实物,重点讲讲从中体验的乐趣,怎样善待它们,它们也向我们表达友善,以及每一种生命的奇妙。重点放在体会对动植物的关爱及它们给我们也带来了很多快乐)
设计意图:生命教育是基于生活实践的教育。把课堂和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验生命的意义及价值,激发他们热爱生命之情,学生只有在这种无痕的活动和体验中接受教育,才能产生震撼生命的共鸣。从而突破本课难点,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四)、呵护美好的生命
“就生命教育而言,课堂教学并不是终点,要把课上教学活动训练延伸到家庭、社区,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自我训练直至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就是生命教育的独特性所在。”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中的各种小生命呢?为它们做点什么?
(1)生为关爱身边的生命出谋献策。
(2)生为所要做的事情写一个标语或一首小诗,也可以画一幅海报。
(3)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评价分析】
生命教育的成效不在于学生获取多少知识,而是取决于学生对生命活动的体验,且体验越深刻,教育效果越好。所以,我们在评价时,我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参与到活动中和参与活动时是否投入了真情,是否主动与人交往,乐观学习生活,客观评价自己。
【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