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相处有礼仪》教学设计 红星北赵小学 方秀杰
(2011-06-17 06:20:11)
标签:
杂谈 |
《民族相处有礼仪》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民族相处有礼仪》是黑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五年级下册第 8 课的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主要少数民族不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少数民族在我国国家建设中所起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
中华自古就是 “ 礼仪之邦 ” 。荀子曰: “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 ,孔子也说: “
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
我国是一个有着 56 个民族的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千百年来保留、继承下来的传统,各民族在饮食、服饰、居住、礼仪、喜庆、丧失等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各民族只有彼此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才有利于民族的大团结。因此,对小学生进行 “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 教育很有必要 。
三、教学理念 :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接受情感培养,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目标】
3、通过搜集信息、汇报展示活动,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五、【重难点】
六、【教学准备】
2、老师唱着“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问:同学们,从这首歌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3、小结:是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师:各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众多的民族风俗习惯,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我们一定要尊重它们的风俗习惯,做到(生说):“民族相处有礼仪”(板书课题)
师:你们了解各民族都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民族风情。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服饰,可以说我国民族服饰是多姿多彩,风格各异。
(组2展示:民族节日)
师:少数民族都有自己隆重庆祝的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我们汉族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吗?
师: 我们汉族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生:自由说。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少数民族是怎么过春节的?请同学们打开书,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其实,少数民族还有很多独特的习俗和礼仪,下面请这一组的同学为大家继续汇报。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俗话说“入乡随俗”,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或进入民族居住区时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切不可忽视礼俗或由于行动上的不慎而伤害到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师;哪个小组还搜集到了什么资料?
(组4展示:各族历史的故事)
(组5展示:民族歌舞)
师:中国各民族的舞蹈千姿百态,多姿多彩。如:长鼓舞、象脚舞、木 鼓舞、筷子舞、芦笙舞、铃鼓舞、扁担舞、竹杆舞、孔雀舞、牦牛舞等等,歌曲是中国各民族普遍喜爱的艺术形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处处是歌台,村村有歌声。
(三)、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每个民族都有他独特的“服饰、语言、节日、礼仪、习俗、历史、歌舞 ”,就像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开遍祖国的每个角落,给我们的祖国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不管我们身穿哪种颜色、哪种款式的衣服。不管我们居住在祖国的哪个角落。不管我们使用哪种语言。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我们共同欢唱《大中国》,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建一个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