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气压千斤顶》教学设计唐悦

(2011-06-09 20:47:20)
标签:

唐悦

阿城区实验小学

杂谈

分类: 技术设计、课堂实录

《气压千斤顶》教学设计

阿城区实验小学  唐悦

活动背景】

  在本课中学生将利用捆扎等技能用塑料袋徒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气压千斤顶,并尝试用此千斤顶来抬高重物。

用于支承重物的工具——千斤顶学生可能并不熟悉,因此,教师应适当作介绍,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在制作、游戏活动中,应重点指导学生捆扎塑料袋口,提醒学生合作完成捆扎,并引导学生思考使千斤顶力量大的关键因素,初步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千斤顶。

【教学目标】

1、  通过制作气压千斤顶,掌握用绳子捆扎密封塑料袋的技能。

2、  通过交流、游戏、比赛等活动,初步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千斤顶。

3、  能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增强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千斤顶可能并不熟悉,教师可适当介绍一些发明、使用千斤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故事,逐步形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并进一步感受科技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

【设计思路】

简单了解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气压千斤顶,提高捆扎与密封等技能,初步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千斤顶,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
、你见过千斤顶吗?
2
、帮助学生回忆他们在汽车修理厂见过的千斤顶。
3
、课件播放:汽车修理厂里千斤顶的工作过程。
4
、小组合作:说一说千斤顶是怎样工作的。
5
、集体汇报。
二、做一做。
1
、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塑料袋、细绳和笔杆,准备进行制作千斤顶的比赛。
2
、制作过程:
⑴用细绳将塑料袋和笔杆扎紧。
⑵在塑料袋上放几本书。
⑶通过笔杆往塑料袋吹气。
3
、各小组讨论:我们制作的千斤顶好不好,为什么?能不能做得更好?
4
、集体讨论:制作一个好的千斤顶的关键是什么?
5
、思考:怎样才能扎得紧?
6
、交流各自扎千斤顶的办法。
7
、根据上述讨论,各小组改进千斤顶。
三、比一比。
1
、比赛:哪个小组的气压千斤顶抬起的书最多?
2
、公布比赛结果。
3
、请获胜的小组说说他们制作气压千斤顶的感受和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好方法。
四、想一想。
1
、自己思考:是什么力量把书抬起来的?
2
、小组讨论。
3
、集体汇报。
4
、教师总结:是空气的力量把书抬起来的。也就是气压(空气的压强)把书抬起来的。
五、活动总结。
   
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学会了什么?你想知道更多关于气压千斤顶的知识吗?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气压千斤顶
⑴用细绳将塑料袋和笔杆扎紧。
⑵在塑料袋上放几本书。
⑶通过笔杆往塑料袋吹气。
   
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

 

【自我反思评】

《气压千斤顶》一课是小学技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游戏中的技术里的第三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和实训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解决本课问题的能力;适量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尽可能采用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方法,合理评价学生;借助现场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不仅综合性很强,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它是以基础学科为基础,通过制作气压千斤顶,掌握用绳子捆扎密封塑料袋的技能。交流、游戏、比赛等活动,初步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千斤顶。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增强合作意识。

    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刚开始接触千斤顶对它可能并不熟悉,我适当介绍一些发明、使用千斤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故事,逐步形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并进一步感受科技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通过课程资源分类介绍利用各种原理制成千斤顶让学生了解,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

    在动手操作方面,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教给他们制作气压千斤顶时捆扎的技巧,利用生活中的几种密封方法如:(1)在水龙头与水管接口螺纹处,一般要绕上几层生料带,这样接口处就不易渗水,保持密封。(2)在旋转式水龙头的阀杆处,要放置橡胶垫片,以保证密封,不让水从开关处渗出。(3)在电饭锅的铜盖内侧会用到橡胶垫圈,以起到密封保温的作用。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发言,处处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学生们积极性极高,并通过自评、互评等方法进行比赛,谈出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

总之本节课我适当作介绍,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在制作、游戏活动中,重点指导学生捆扎塑料袋口,提醒学生合作完成捆扎,并引导学生思考使千斤顶力量大的关键因素,认识了实际生活中的千斤顶。

 

 

 

 

 

 

 

 

 

 

【点评】

《气压千斤顶》一课无论是制作还是玩,学生都没有生活积累,但唐老师却自然地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对气压千斤顶的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制作兴趣。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来认识世界,感悟自然万物。唐老师从“你见过千斤顶吗?”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汽车修理厂见过的千斤顶。激活学生对千斤顶的认识,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探究千斤顶。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渗透拓宽了文本的外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为使学生对气压千斤顶产生探究兴趣,唐老师在演示气压千斤顶的玩法时逐渐向塑料袋添放书本,介绍制作方法,讲清制作步骤,要点及制作安全。出示课件汽车修理厂里千斤顶的工作过程。把学生带进实际生活当中,知道气压千斤顶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唐老师通过自由组成小组的方式进行比赛,在交流时引导了学生认识使气压千斤顶力量大的关键是捆扎紧密、保证密封,使学生认识捆扎的重要性。

这节课唐老师能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千斤顶,并介绍千斤顶的用途,达到了预定的效果。

 

 

 

 

 

 

 

 

 

 

 

 

 

 

 

 

 

 

 

 

 

 

 

 

《气压千斤顶》教学设计

 

 

阿城区实验小学  唐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