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蛙声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其他 |




昨天又进入暴雨天,爱在雨中走的我又撑着雨伞沿滨河路,遥望滚滚而来的洪水,看到了搬家的蜗牛、蛤蟆和青蛙,钻进草丛中的青蛙不知是呼唤它的同伴,还是向我呼喊:I涨水了,别往河边走!
青蛙不仅感知到大雨即将到来,也知道要涨洪水了,否则不会无缘无故的搬家。如果不涨水,它们这时会在河滩的草丛中,发出欢快的叫声,而且会此起彼伏,每当雨停或又搬回原地时,它们又会发出有奏的喊声,那“喴——哇——”声便不绝于耳,故有“蛤蟆叫雨来到,蛤蟆哇雨回家”的偈语。
青蛙,又名:蛤蟆,是一种冬眠夏出的水陆两栖动物。每年深秋青蛙就蛰伏于地下,惊蛰一过再次复出时,那宛若洪钟的叫声便响彻四邻。毛泽东笔下“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诗句,就是对青蛙豪气冲天的叫声形象而贴切的赞誉。每年立夏时分,景观湖荷塘中的荷花,有的荷叶起伞,有的才露尖尖角,这时的青蛙随荷而出,在荷叶中相互追逐,不时闪现为繁衍后代而忙碌的身影,此刻与清池、翠荷、游鱼、蛙鸣勾勒出一幅和谐的荷池景观图:蜻蜓荷角立上头,锦鲤摆尾纹水游,池蛙亦有豪气在,雷鸣一声展高喉。
青蛙不仅是用蛙鸣报晴雨的精灵,更是助农除害虫的人类益友。儿时的家乡河清树绿,一场大雨过后,河水暴涨的同时,绿油油的庄稼地里青蛙也随处可见,成群结队地寻食祸害秧苗的害虫,卖力地维护秧苗免遭虫害。后来,青蛙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加之大量农药的使用和水质的严重污染,让青蛙近乎绝迹,从此,不论城乡池塘,还是田野湖河,到了雨季只听风雨过,不闻蛙鸣声,人间似乎少了许多和谐和期盼。
而今,退耕还林,水田减少,青蛙便栖身于河滩,在那水洼地的草丛里,夏天不俞蛟凉爽,还有又肥大的虫子、飞蛾等美食。而且还有河里的鱼儿来陪伴,时不时有蛙跳鱼游的美景出现,繁华的城区传出朗朗的蛙鸣,这种声音既是一种美好记忆的再现,又是对青山绿水的歌颂。环境好了,人与自然和谐了,久违的蛙声才再次那样高亢清脆,那样气宇豪放,才处处又能见闻水清蛙鸣的景象。
岁岁年年蛙相似,每每倾听景不同。年迈的我此时聆听蛙鸣,不仅别有一番感慨,而且还深深地感谢蛙鸣伴我成长,感谢蛙又吹响了丰收的号角。俗话说:“立夏听蛙,以卜丰歉。”农民视青蛙为田间卫士,更视蛙声为丰收预兆——蛙声重,意味着雨水充沛,预示着五谷丰登。一地葳蕤的庄稼,在声声蛙鼓的丰收序曲中潜滋暗长,酝酿着一季的收成。虽然桥下湿地没有丰收地,但我还是感受得到蛙声一片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