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的滋味

标签:
杂谈 |
分类: 自我调侃 |


人到老年,站在生命长路的末途,往后望是满目沧桑,往前看是雾茫茫,明天和意外那个先上。往前望留下的少陪父母、少陪家人的感叹,往前看除了抓紧时间享受当下,不为子孙担操心,不再有波澜。
老年的我此时才真正体味出上风蚀残年的滋味,老年的我真实的感觉到时间不经晃,一晃二晃就见阎王殿里的光。
老年的我必须向前,老年的我在亲人的心中很重要,以前怕子孙拖累,现在怕自己拖累子孙,因为我不再是他们的依赖,稍不留神就是他们的拖累。当不了支柱和天,也不能因自己的弱,自己的病去影响家人,再苦再累也要与弱与病斗,不能倒下。
子女的明天、孙子的未来、陪老伴的责任,老年的我必须坚持,挑起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责任,风雨无阻的向前。
宋代诗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虽然没有诗人“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的闲暇和美美心情,而是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窗下听细雨点点。想到过去的悲欢离合,总是那样的无情,而今只有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老年的余生不再有忙碌不完的家事和操不完的心,而是为向己而活。因为身体每况愈下,不得不到药店买药,自己给自己看病抓药;不得不一次次住返于医院,小心呵护自己风烛残年的身体。虽然倍感疲劳,别向家人吐言。
不是世界末日来临,地球缺己照转,但恐惧死亡的心灵会压抑得难以排遗,因为许多同龄人或年轻或大点的熟人或陌生人去见了阎王,自己也清楚的知道那最终的结果,必然在某一天会突然而去。每想到此自己的心就会如针扎般的疼,极力找些事做或找些爱好来回避,极力强颜欢笑面对死神。
接近死亡的我多么想子孙别再走我少陪父母的路,可现实里往往会呈现“种什么树结什么果”,突然想子孙领悟那是万万不可能,她们的压力也很大,那有时间和精力来看我这个皱纹如刻、白发似雪的老头,自己想想可以冲动,子孙不一定激动。我可以想拥他们入怀,而她们不一定爱我。
照料子女,照料子女的子女似乎是我们这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即或我迟缓的脚步,佝偻的背影也应该履责。放下所有的尊严,为了子孙的前程,必须竭尽全力。虽然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强烈的希望自己身体变成钱变成权,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他们,想她们能有一双大大的翅膀翱翔在蓝天中。
伺候子女,伺候孙子,控制着自己,虽然知道自己不太容易,为了子女家的和谐,为了孙子的未来,腰再疼,腿再不听话,也得拍案而起,奔跑在雨中。
人到老年,已经没有资本没有精力再去开创新的事业了,对于照顾子女、照顾孙子这份活似乎对我是很重要,因为专家说老人要多动,否则会痴呆。所以要感谢子孙不嫌不弃。自己应该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做好家务事,即使受了气也不要在没人的时候悄悄骂一声“奶奶的”。
看到中年人、年轻人要用慈祥欢快的语音问候,还必须露出会心的笑意,别去羡慕她们耍的好、吃的好的幸福,而应该多想自己活着就是看世界的幸福。人到老年不再挑着重担前行,不再是拉着重车爬坡,只是想着自己能做什么,其精力就是把同身体衰退搏斗的疲累和艰辛减少一点。生活就是无数个累和苦的组合,也是无数委曲中的悲壮和自豪。
垂垂老矣,没有了我子孙们的天也不塌了,别再忆过时的荣耀,别把自己当成家中的一座高大的山。如果是,那纯粹是酒精把自己麻痹,一醉方休而远去。
人生没有来世,对于老年的我面对困难和病痛必须重整衣衫,抹掉泪痕,以若无其事的沉稳出现在子孙面前,让他们知道有我不用他们担心。
老年的我借助皱纹如刻和白发掩饰住自己内心的焦虑、惶恐,烦闷和时时袭来的力不从心,尽管生活如同乱麻,依然会用勇气和耐心一根一根把它们理顺。
老年的我变的耐心和蔼,再繁琐的事也不轻易动怒,所有的事一遍一遍的反复思考,依然心平气,耐性要极好,自然而然将火气消散了。不再厌烦待好老伴的唠叨,也不再乎子孙的顶撞,不计较陌生人的随意指责,一切都能够接受,都能够理解。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当上天赐予的幸福,别改变他人,多改变自己,接纳一个又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
看看早到阎王殿的人,多接纳一天,多享受一天,难道不是我的成功吗?谁说老年的幸福就是享受荣华富贵,活着就是挣钱才是硬道理,活着就是幸福才是硬道理。
身为老年人,不论自己多么卑微平凡,只要我用自己的肩自己的心挑起了自己照顾好自己的重担,我就是亲人别人仰慕的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