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其他 |


前天是世界微笑日,经历了六十五年的风风雨雨,遭受了无数大灾小灾,看淡了世间的一切,觉得世上没什么好笑,但要随潮流,紧跟形势,不能我行我素,必须与世界微笑日按照轨,笑一笑,笑什么啊?
以往天不亮就起床,那天我则躺在床上弥思苦想笑什么?老婆大有恨铁不成钢之力,她大声的吼道:“刘老头,喊你送孙咋个不动呀,未必硬是要我点个香,从春喊到秋啊?”
听到老婆说秋说香,突然想到“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凡是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唐伯虎”,也知道“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众所周知:唐伯虎(1470-1524),明朝苏州人,他举乡试第一(解元),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艺,有“吴中四才子”之称。唐寅“任逸不羁,颇嗜声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擅人物、山水、花鸟。晚年的时候他号称叫:六如居士取的是金刚经最后的那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从次,人间再无桃花仙。他不惧权势,骨头确实够硬,最后晚景悽凉,唐伯虎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经济十分困难,最后还是他的好友祝枝山慷慨相助,将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
一笑生在明世宗(嘉靖二年也就是1524年)却54岁就夭折了,而我比他多活十年了。
二笑他那么有才最后还穷困潦倒,临终还写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把自己的情况告诉来者,而我却半句诗都挤不出来,保守至死都沉默。
三笑他当年很自负写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做商贾不种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似乎不为权不为钱,结果死无藏身之地;而我却有,只是买得起。
……
笑过之后,看看我现在这样跟他当年又何等的相似,也他一样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看破世态人情世故,放下一切恩恩怨怨……喘气的活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