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行的故事

分类: 其他 |
昨日是腊月二十三,是灶神节。当然也是北方的小年,而南方是今天。
时代飞速,节奏加快,人们早已把小年忘了,更不知道灶神节。年老的我没忘,更清楚灶神节。所以昨日庆小年的同时,也给灶王爷饯行,因为我相信:“小年都把灶王祭,供奉糖瓜嘴抹蜜。上天愿把好言讲,降福人间事如意。 ”所以扫尘土、洗浴、理发等。
记得小时,爸爸妈妈比较注重这个节日,因为他们也相信灶神有“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神功。每到腊月二十三清早,他们就会准备好祭灶仪式的东西,一是给灶王爷饯行,毕竟他在我们家里呆了一年的时间辛苦了,用糖元宝、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团子之类东西犒劳他;二是灶王爷去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我家功过,都是出自他口,希望他多为我家说好话,不言人间罪恶,免得玉皇大帝惩罚我家;三是希望灶王爷回来的时候,不仅带吉祥如意,还顺便带点蟠桃等天庭土特产。
小时候听过母亲说过灶王爷的故事,母亲没有文化,她摆的龙门阵基本上是进口的伪劣产品,故事比较支离破碎,没有很完整的故事。那时饥肠辘辘的我们不在母亲的故事上,而是在桌上的麻花,油团等食物上,她说的简单情节,随着米粥一起咽下肚去,再想反刍上来竞是那么的费劲,后来在连画上看到过灶王爷的文章,完全跟母亲讲述的不是一个版本。
灶王爷,什么时候又祭,成为民间的一个习俗,具体是从哪个年代兴起的,也是众说不一,连研究民俗的专家们的说法也不尽相同,所以誰说了算的结论就很难统一。
今天不祭灶主爷情有可原,而今不缺吃不少穿,不求他,而且在家吃饭的时间少,年轻人认为馆子里的味始终好,不需要求灶主爷。在我小时候,一进腊月,卖灶王爷的农村妇女走家串户,市场上卖灶王爷摊子的也很多。那时人口不到五亿,但农村人口点80以上,人口有4亿,如果每户只供一位灶王爷,大约也得一二亿,这是一支很庞大的“灶王爷队伍。”
当今的灶台,就是根据两个灶王爷的需要而设计的灶台,两个灶台正好满足了东灶王和西灶王,避免供两个灶王爷。过穷日子时,只供灶王爷,是希望灶王爷的面相越来越威严。越来越“福态”,连灶王奶奶看着也那么“般配”。况且灶王爷也懂新技,而且游弋在农村、山乡地区,还是随着“农村城市化”跟着上了楼?不得而知, 反正只是揣测。现在楼房上住得大都是年轻人, 他们是否仍然“敬老.尊老”也不好说, 装修一新的房屋恐怕也沒有了灶王爷的安身之处,况且还有一大部分官员们每天都出入于饭店酒楼,就是真的饿跑了灶王爷更不好说……
有人开玩笑, 问我供了灶王爷没有? 我笑着回答: 供了灶王爷他就是一家之主, 那我算干什么的? 再说供了灶王爷还得再供什么别的神仙,比如,监督灶王爷两口子偷嘴吃的神仙, 如果仍不起作用,还得再供监管监督灶王爷的神仙?这样一来, 连“纪检委”都派上用场了。
昨日,我懂,现在的灶王爷还有点雅运,保管还是挺“人性化”的,“善人自善,恶人自恶。” 不论灶王爷怎么去说, 不做“暗室亏心”的亊情,任灶王爷怎么样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