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了瘾——林紫精神分析俱乐部第十期沙龙活动

(2012-11-09 11:59:28)
标签:

林紫

心理咨询

焦虑

健康

在我开始要写这篇总结的时候,老公已开始从宫心计第二部看到第一部,趁各种休息或非正常休息时间见插针抓住手机赶进度。这已经是第七天,以前让我抵制厌恶抗议的游戏已无踪影。他无疑对港剧上了瘾。

 

10月的上海已进入深秋,乌鲁木齐南路上,道两旁的法国梧桐已落叶缤纷。在从地铁站到公司门口短短十分钟里,我不知不觉爱上在金色铺成的地毯上踩落叶这项小活动。擦擦,碎碎的,清脆的。这一片,那一片。据说有种踩落叶综合症——我无疑从这项活动里获得了莫名的乐趣。像很多走在路上无聊的人一样,爱上了这个秋天馈赠的礼物。

 

电影《转山》中,骑行西藏途中摔下山去的晓川结尾给弟弟书豪的一段信让我印象深刻。他写:

书豪吾弟,我又活过来啦。身上还留着七根钢钉,走路一拐一拐的。大夫警告我必须休息六个月,但我满脑子都是路上的味道。我实在等不了了。他笑我找死。我说不对。我不想死。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必须走出去。这你懂吧?

 

我懂,他是对这种在路上的感觉上了瘾。我又不懂。不懂为何路上让他如此着迷,着迷到无瑕顾及人人宝贝的肉身,着迷到为之生,为之死。这种着迷让我迷惑,更让我有种莫名的羡慕嫉妒恨。

 

带着对上瘾本身发展出来的兴趣及种种复杂感情,我开始了此次的分享。

 

提到上瘾,你第一个联想到的词是什么呢?吴诗佳老师说激情,因为在做那样一件事时,那个人看起来是会充满激情的。卢建平老师提到分裂,他在做令他上瘾的事时的状态,跟他其他时的状态往往是很不一样的,旁人感觉就像是分裂的两个人。还有人提到沉迷,堕落,不断追寻,被控制,似乎还有某种热情”……不同的词为我们打开了不同的上瘾的侧面。这种姿态有让人痛苦,也有让人无限羡慕。但似乎这都是旁人的感觉。对于上瘾者本身,他们自己的感觉呢?在种种让人欲罢不能的事物中,那些让你脱离常规变得不像你的事又有哪些呢?

 

有人对吃上瘾,有人只爱音乐。有人为烟酒药物赌博生病狂,有人为运动健身养生洒汗挥金;有人沉迷在路上,有人爱上一个人宅在家;有人整洁成癖,有人热衷囤积收集;有人崇尚高科技,有人追寻复古有人永远活在过去,每遇一事事后后悔成为某种隐蔽的瘾;有人沉迷对未来的幻想,总活在对下一秒的期待中。 淘宝瘾,游戏狂,袜子控,恋爱癖……在提到对很多人对某一种气味会特别有瘾时,有老师分享到自己特别喜爱汽油味,很喜欢去加油站;也有老师特有共鸣提到自己喜欢油漆味,柴油味,让其他老师大惊失色~~ 是啊,这世上,让一些人特别衷爱的事物,在其他人看来可能大逆不道;同样,在另一人掩鼻想逃时,这边可能正有人敞开在欣赏。让你一刻也难以忍受的,可能在对方心中确是珍藏多年。真有意思。

 

为了从一个点更深入了解上瘾者的内心,我选取了电影《梦之安魂曲》(又名迷上瘾)与大家一起分段欣赏。这部电影可能并不如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后来的作品《黑天鹅》那么广为人知。但它对四个主人公,尤其是老太太莎拉和儿子夏利上瘾过程的描述,画面感、剪辑节奏与原声音乐都让人觉得格外出彩,过而难忘,印象深刻。这次分享特别选取了莎拉从一开始健康到后来逐渐上瘾失去控制至完全沉迷的几个片断。

 

王金婷老师分享到自己看完影片后,其实会有强烈的躯体反应。感觉特别不舒服。她觉得,影片中四个主人公,上瘾,莎拉对上电视,夏利、女友、黑人兄弟对毒品——其实都是在逃避自己当下不舒服的感受,也是为了满足他们各自心中渴望满足,但又无法通过现实正常途径满足的愿望。

 

梁燕老师则从另一角度,分享了对药物上瘾成因的认识。她认为除了心理依赖外,生理上的依赖也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李滢老师提到,在上瘾的时候,似乎会体验到一种特别强烈的存在的感觉。就像是回到母亲的怀抱。为了母亲高兴,他可以做任何事,有目标,特别兴奋。这种存在的感觉是很真实的。但这种真实又是偏离现实的。就像人生分为两条轨道,左边是真实,右边是药物带来的虚妄。右边的虚妄,让他们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而左边赤裸裸的真实让他们无法承接,他们强烈地想要逃避这种真实会带来的一切可能的感受。于是,有条件时便移向了右边,大多数时则夹在两条铁轨中间,无处可靠,空虚,茫然,游荡。如果他们可以承接哪怕一点左边的真实,或许,也就不需要那么强烈地依赖药物,让自己来感觉真实的存在了。记得曾有过一个吸毒者报告自己第一次吸毒后,那种像造物者般了然一切的体验,那是一种很强烈的存在感。感觉很美妙。即使是错位的。

 

对现实的无法承接,现实与理想间巨大的落差,逃避,茫然,垮掉……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主题如此——也是这部电影的背景年代。现在的中国可能也无法已到了需要面对这个主题的时候了。

 

影片的原声音乐同样让人着迷,光听音乐,其实已能让人体验到上瘾的整个过程。激情,纠缠,空虚,迷茫,新一轮的反复,越来越不能填满……

 

电影让大家感受到了上瘾的沉重与叹惋。是不是所有的上瘾都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呢?接下来的美术作品欣赏,则打开了另一扇关于上瘾的窗。

 

草间弥生,日本当代艺术家。被称为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怪婆婆,同时贴在她身上的,还有精神病患这个标签。现年83岁。她一生沉迷圆点。所有的画都以圆点和重复为主题。在她十岁的画作中发现圆点以来,她已制作各种圆点画作、空间艺术七十几年。

 http://s2/small/6d08eea3hce07dc583731&690

一辈子只沉迷一件事,圆点,对我来说蛮难的。这个号称“I adore myself”的人,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人?让人不由得好奇。接下来我们便一起观看了纪录片主角-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前卫一生,了解了婆怪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看的时候,有很多欢乐,很多感动,也有很多的敬佩。让人轻松的敬佩。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DCLhhepLNk/

 http://s10/mw690/6d08eea3hce080d2213c9&690

看了之后,大家都感觉暖暖的。王明燕老师认为,虽然草间弥生看上去可爱单纯,与这个现实世界不太搭调,但从她的画她的书还有她的言词中都可以感觉到她其实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说不定是她早已领悟到这个宇宙更深层的秘密,而且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展现了出来。跟蔡康永对她的评价不谋而和——“草间弥生不知是在哪面墙上钻了一个洞,窥知了造物者的某个手势或背影,她从此寄居这面墙上,在两个世界间来回顾盼。

嗯,有时候,沉迷,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吧~~~~

 

PS:在最后,吴老师有发感慨,其实像我们这些热衷心理咨询的人,何尝不是一群上了瘾的人。深有同感。投身到这一行所需的热情和付出,只有真正身在其中的人们才懂。同行们,且行且珍惜。期待下一次心灵的相聚。

                                                                 刘舶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