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GOOGLE?!海尔要当心!
(2012-10-30 11:18:49)
标签:
it |
小米是GOOGLE?
2012/10/30
米2开始发售了。尽管有人说“又是饥饿营销”,依然一如既往火爆。
但是对小米的质疑也是一如以往。
主要的质疑,可以归纳为:小米只是营销成功,但是一,它不足以成为一个好的品牌,因为没有真正的创新作为支撑;二,小米手机也不是好产品,足以承载如此美誉。
就上述的一和二,我分别去讨论过。场景不同,对象不同,讨论的氛围不同,最后的结果也是无厘头。究其原因是,大家对一些概念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一旦把概念梳理一下,答案就是和尚头上的虱子。
一个概念是“品牌”。不用去查wiki百科,品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锦,是基础;一层是花,是故事。
基础层面看,品牌是一个注册的logo,有这个标志的产品在做这样的承诺:其“质量和服务保障”是表里一致的,说明书说的和产品实际指标是一样的;通过标识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个言行一致的机构。
从故事层面看,这个承诺包含了一种其消费者做心理标记、社会标记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个logo能够融合进用这个产品的“人”身上,产生对该消费者的“三观”的折射和放大。比如奥迪中有“官”,mini copper中有“小资”。
从这两个层面看,小米手机是个品牌。我去过上海的小米之家,尽管简陋,在商住楼里蛮人性化,邮寄来的小米手机修好了邮寄回去,比较急的,像我这样就直接奔过去。从故事层面看,当我拿出小米,就被定位在手机发烧友,刚开始常被问连锁的“哦,你搞到了?!这手机怎么样?我看看?”
在元培论坛上,北大刘震寰教授通过大规模的数据显示倒是让我很吃惊,小米的定位很清晰是“二线城市本科吊丝男”。好吧,无论如何,这是故事的一种版本。而且越来越多的一线城市的90后中学生,已经点名要买小米2-----我蛮喜欢这现象,因为中国太需要GEEK了,而不是“果粉”。
那么为啥小米会被质疑呢?我觉得与“互联网公司做手机”的大背景搅在了一起,有句比较本质的话是“以内置服务为目标做手机的,都是流氓”,也就是说连山寨都算不上!这个有些道理,确实做手机就要像做手机的样子,好好的把手机做好,能打电话,能发短信,能用微信,出来的手机安装自己的一堆APP,还放上了自己扎眼的LOGO,最后连个电话都打的跟“小灵通”似的,这确实不像个事。好在小米还好。除了说明书“玩机手册”是不能卸载的,连“米聊”都是可以下载的;有人还直接用小米刷了windows phone 8。
除了大背景,还有啥值得质疑的?学苹果的饥饿营销?这没有什么错,谁不想学苹果?很多原先的手机公司你倒是“饥饿”一下试试?可能没有饿着用户,先把自己饿死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带来这种质疑?是价格贵?多赚了钱?好像没有,同样的配置HTC起码3500元,而苹果那更是离谱。
当剥洋葱一样搞到自己也不清楚为啥周围会有不少小米的质疑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种情绪在里面,我们很多时候不希望有那么一个意外,行业内人士尤其不喜欢一个成功的搅局者。
这一点是小米公司值得注意的,情绪的力量非常强大,他需要另一个情绪来淹没才行。
在我自己看来,小米是一个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消费类电子的公司。从小米网站看过去,各种配件,还有传说中的小米电视,还有小米机器人,说不定还有小米的电饭锅,小米冰箱,大家可以看到,小米是一个GOOGLE,或者可以是一个google。
Google的核心是搜索,但是他做了gmail,gtalk,google地图,还有android,chrome等等等等,尽管已经削减了N多的产品,但是如此眼花缭乱的产品,你不觉得恰恰是google的牛叉,google是免费的,远远不够,那给你的远远超过免费------这也许是百度在格调的天壤之别?
那么小米的品牌不是手机,是一个消费类电子社区。
海尔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