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蒙氏,告慰梁师:缅怀北师大梁志燊老师
(2014-04-12 11:15:56)
标签:
育儿 |
做好蒙氏,告慰梁师
我跟梁志燊老师认识是在2012年下半年,当时通过原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的林丽女士介绍。我和她一起去了北京的二炮总医院,看望正在住院治疗期间的梁老师。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梁老师本人。当然此前早就听说过梁老师的大名了,因为我2010年刚加入心元、从事蒙氏教育的时候,就听说教育部有一个国家级课题——“蒙台梭利思想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梁老师是课题组的组长。我看过与这个课题相关的一些资料,包括梁老师在开题仪式上的发言,很被激励和鼓舞,当时就非常盼望能够亲自去拜见梁老师。此外,还读过一些梁老师主编的书,比如《学前教育学》、《家庭中的蒙台梭利教育》,等等。
第一次见到梁老师的时候,我们在医院里聊了很久,她说很欣慰看到更多年轻人投身到幼儿教育、尤其是蒙台梭利教育的事业中来,对我也有很多鼓励。当时我正好带了一本浙大刘华老师所写的书,蒙台梭利博士的传记,就把这本书送给了梁老师。没有想到的是,我从北京回来之后不久,梁老师就给我发了条短信,说:谢谢你送给我蒙台梭利这本书,我仔细读过之后,非常喜欢,又从出版社和网上买了150本,送给我认识的倾心蒙氏教育的人。当时给我的感受是:梁老师真的是把蒙氏教育的推广和传播当作了自己的生命。
再往后,就和梁老师一直保持着短信的往来,梁老师介绍了在杭州做蒙氏教育的一些同行跟我认识,还特别嘱咐我说:下次来北京一定要告诉她。
2012年底,我去参加在新加坡召开的亚洲蒙台梭利大会,梁老师因为身体原因,没能亲自参加,但她特别给大会写了贺信,还让北师大的李淑英老师、刘爱华老师找到我,做了一些交流。
最后一次见梁老师,是2013年1月。元旦期间,我去北京参加“儒家文化修身营”,在北京的郊区,结束之后,就去拜见梁老师。那时梁老师已经出院回家住了,精神、气色都非常不错。到了北师大励耘路梁老师家,她老人家已经站在窗口等我很多时候了。因为梁老师身体还未康复,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就要告辞,梁老师说:“爱民,你就不能多给我一些时间吗?”我告诉梁老师,我约了好几年没见面的高中同学晚上一起吃饭。她说:“那你把他们都一起叫来,叫到北师大来,咱们一起吃饭,我请你们吃饭。”结果,我和几个高中同学在北师大和梁老师一起吃的晚饭(当然,不可能让梁老师请客)。梁老师看我决定留下来,非常开心,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多留你一些时间吗?因为我们这些老年人,做学术研究的,几十年来都一直在奔走、呼吁国家能够支持蒙台梭利教育,同时也做过很多的师资培训。但这个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很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我很欣慰地看到你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尤其难得的是,你是一个爸爸,教育背景很好,能够放弃那么好的工作,来投身蒙氏的幼儿教育。”
后来梁老师还特别拿出一整版的光明日报给我看,是她的老师――卢乐山先生的一篇报道,卢先生那时已经97岁,是新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开创者。梁老师跟我讲了很多卢先生的事迹,很惭愧,我原先并不知道卢乐山先生。回到杭州,我在网上买了卢先生的《口述历史——我与幼儿教育》一书。很认真地去读,后来还把书上的一些段落和感悟写在了微博上。我给梁老师发短信,说下次见面,向她汇报读书心得。梁老师回短信说:“卢先生是当代执著幼儿教育的代表人物,我是她的学生又是同事,我们盼望她老人家活到百岁!”
奇妙的是,几天之后,有人在微博上发私信给我,说:“我是卢先生的助理罗容海,也是《口述历史》一书的整理者。我无意中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卢先生的资料,看到了你写的微博。我翻看了你过去微博的内容,发现你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投入,你何时来北京,我带你去见卢先生。”
各种因缘际会,真是奇妙,3月份我再去北京,容海兄领我去拜访了卢先生。卢先生1938年毕业于司徒雷登校长创办的燕京大学,后来燕京校园给了北大,也可以说我们是同一个校园出来的校友了。我送了一本书——杭州的傅国涌老师写的《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给卢先生,卢先生跟我讲了不少她在燕京读书期间对司徒雷登先生的印象。
2013年初,梁老师还特别介绍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云晓老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郭福昌前辈跟我认识。孙老师还专门到杭州心元参观,深入了解了AMI(国际蒙台梭利协会)的师资培训和我们的教育实践,并且在父亲节的时候在杭州做了一次专题讲座。想起这些,我非常非常感恩梁老师对我的支持。
2013年3月份的时候,我挺想再去拜望梁老师,但是朋友说,梁老师病情加重了,住院期间不方便接待客人。所以我是带着些许的遗憾离开北京的,绝对没有想到的是,离开北京没多久,就收到好几个朋友发来的短信,说梁老师在4月12日凌晨已经离开我们了。真的如同晴天劈雳一般,接下来的很多天,我都沉浸在对梁老师的回忆里,回忆梁老师对我的鼓励,在和梁老师为数不多的几次交往中,梁老师的和蔼可亲,对于蒙氏教育的热忱、认同和不遗余力的传播。得知梁老师离世的消息,我还拨打了梁老师的手机号,虽然没有回应,但我还是发了一条短信过去。“新年一别,竟成永诀;惟有努力,不负所托。梁老师,谢谢您!学生,爱民。”
后来从朋友那里拿到一张梁老师过去讲课的光盘。打开来看的时候,又看到她当年在讲台上满腔热忱地宣传、介绍、推广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和方法。就像在梁老师去世的时候、我在微博上写的那句话:“做好蒙氏,不负恩师。”我觉得,对所有敬重梁老师、受益于梁老师、深切缅怀梁老师的同行、同道中人来说,我们怀念梁老师最好的方式,就是认真坚守,全心付出,把蒙台梭利的教育事业不断发扬光大,同时秉承作为教育者的最核心的原则,那就是,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作为一家民营教育机构,当然要考虑自身的持续发展,但是无论何时都不能把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
借此机会,与所有的同行、同道中人共勉,希望大家都能够“不忘初心,做好蒙氏,告慰梁师”。
借用梁老师追悼会上的挽联:“幼教激情燃烧一生,慈爱胸襟流芳百世。”感谢梁老师,无比怀念她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