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淀区西颐小学——高晶

(2010-11-26 17:22:58)
标签:

教育

分类: 明星教师—小学组

 

                    

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堂

            ——尊重个性促进发展

http://s16/bmiddle/6d03bf11t95f1543ebb0f&690

所谓个性就是指个人特有的心理特性,其中包括遗传的及学习的种种特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世界才会如此精彩一样。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样,小学生这个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这种差异性和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个性特征差异上。尊重个性就是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基础上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育是,让千百万学生“在同一规定的时间,在同一规定的地点,用同一规定的方法,学同一规定的内容,听同一规定的讲解,记同一规定的结论,做同一规定的练习,得同一规定的答案。”这句话完完全全的概括了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用老师的话说这叫严格要求学生,用家长的话说不听老师话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以至于孩子们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一样,老师是没有错误的,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行为习惯一定要按老师说的做,如果出现与老师唱反调的情况毫无疑问是一棍子打死。如此“严格”的教育定会禁锢孩子的思维,生硬地以一个模子塑造学生,扼杀个性,长期下去,就会扭曲人性,扼杀创造性,有时还会造成孩子极强的逆反心理,导致不良的后果。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个性,不但可以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效果也会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在这样和蔼的气氛中孩子会大胆质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老师可以在学生对知识的大胆质疑中,在学生动手实验中,在学生的有理有据地提问中,欣赏到学生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成就。

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更让我感觉到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个性使每一个孩子变得与众不同。曾经在上一节语文课的过程中“用什么是什么的家”来造句,起初孩子们有些胆怯,我试着去引导小河是鱼儿的家,蓝天是白云的家等等,于是孩子们开始照葫芦画瓢的造句,大海是小鱼的家,土地是小草的家,我想大概也就是如此了,正当我要继续下面的课程时,一个平日的“捣蛋鬼”突然举起手,笑着对我说:“老师我又想起一个句子!”我不以为然示意他不要说重复的句子,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句话让我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鸟巢是奥运的家”,正是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觉到孩子们的个性思维是我们所无法预料的,我们不要因为学生内向寡言而冷落;也不能因学生外向、开朗而偏爱;更不能因学生爱跟老师唱对台戏而反感,限制他,而应创设条件让内向生大胆说话质疑;给外向开朗者以显示魅力的场合;让敢唱对台戏的学生有展示观点的机会。就如同爱因斯坦把两块糖粘在一起合成一块糖向老师质疑1+1=2时,老师并没有认为他是在捣乱而是和蔼的加以肯定,这不也正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具体体现么?如果当初老师扼杀了他的这种想法,也就不会有《相对论》的诞生了。

http://s15/bmiddle/6d03bf11t95f1546c855e&69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日趋改变,每个孩子的个性更是愈来愈突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尊重个性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的设计,曾经听一位教育专家讲过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所谓备学生就是要考虑到每一个或每一类孩子的个性差异,分门别类的进行教学设计,什么样的学生应该有怎样的问题,哪一类的学生要提高一个层次,这些都是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出对孩子的个性尊重。

其次是课堂教学上,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的。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情境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那么作为老师,不但要做到教学设计的个性分析更要注重课堂的灵活性,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一个孩子的一种思维可能激发其他孩子的多种思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效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智力潜能。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提问的时候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摘到能够得到的果实,同时把尊重、鼓励的语言送给每位学生。多给后进生表现崭露头角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也是尊重个性的一种体现。

第三就是方式的多样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就比如数学的学习,一道题有多种的算法,只要有理可说就是正确的。新课标理念中的“算法多样化”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认识和理解数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允许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有的方法在成人看来是最好的,但不同的学生却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我们再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的机会,不要把成人的学习方式强加给学生。

第四就是经常沟通,发掘孩子的特长,这一点我认为十分重要,学生和老师本身是一个整体,没有学生也就无所谓老师,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往往现实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就像猫和老鼠,有时又像妈妈和孩子,实际上平等的地位是很少见的,在地位不能够平等又何谈尊重呢?我认为课间不仅仅是孩子和老师的休息时间,也同样是老师和学生沟通感情的时间,和他们平等的聊天,聊一聊理想聊一聊一些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更充分的了解孩子的特长,发掘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尽可能的组织突出个性发展的班队会,让孩子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于年龄不大的小学生来说尊重个性会更好的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我们应该去发掘孩子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在一种融合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知识的传递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大胆的让孩子们说“不”,蹲下来和他们一起感受世界,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美丽新世界!

西颐小学   高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