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市育英学校—李轩

(2010-11-19 16:16:58)
标签:

教育

分类: 明星教师—中学组

 

                    

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堂

http://s11/bmiddle/6d03bf11t956397e7cd5a&690

在我看来,学生所喜欢的课,一定要包含两方面因素,一是授课教师有独特的风格,二是授课内容有所特色。从事地理教学工作的两年中,我经过不断教育研究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现就老师们和学生们对我的评价以及自己的感觉,做一简单总结归纳,谈谈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1、让课堂的节奏感增强

在学生中,我被公认为“未告别童心的老师”。我想这与其说是我的一个特点,不如说是我的一个优势。因为年轻就意味着做任何事都有活力,有激情,这也的确是我教学中一贯保持的良好作风。同时,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想法超前也是我的优点,由于和学生的年龄跨度小,故在备课、授课时能够更多地站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联系自己在上学时学习的困惑和经验,完全抓住了学生心理,而且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极容易捕捉到贴近学生的事例,力求通过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学习。表现为:学生易于接受老师的教学。

2、让课堂的色彩更丰富

由于本人爱好广泛,酷爱天文和音乐,又时常关注军事政治和时尚元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无论是课堂导入,还是用实例论证,都频繁引入相关的课外知识,一方面摆脱了只注重课本的旧局面,丰富了课堂,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中使学生逐渐争做多知多懂的人。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勇于参与,我本人也乐于为好学的学生无私解惑,师生互动效果很好。

3、让课堂的旋律更优美

我本身是个积极乐观的人,待人和善,喜好交友,在课堂上更是实现了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讲课时我喜欢模仿崔永元的傻笑和成龙的亲和力,学生喜欢聆听我的授课,更容易根据我富有感情的提问进入意境,从而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加之本人惯用幽默的语言和时髦的用语,常使教学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课下我也为学生留下电子邮箱地址,便于学生及时获得答疑。表现为:师生真正达到了心灵的沟通,课下彼此成为了朋友,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4、让课堂的主题更鲜明

我不会因为介绍过多的课外知识和引入过多的幽默话语而使课堂脱离主线、失去重点,反而我非常注重课标的把握和教学环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偏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讲清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不偏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例如我的课件中尽量引用自己拍摄的景观图片,从而使知识点更直观、真实,另外也达到了“实践检验真理”的德育教育,倡导学生学好地理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表现为:学生从方法上和态度上都有所收获,堂堂课都有收获。

以上4点或有夸张,或有遗漏,但都大体概括了我的教学特色,这些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现举个别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1   在“批判教材”中提高教学实效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中,有一个教学内容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教材给出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三个证据,我认为都不能很好证明其形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让学生给教材挑错的方法来引导大家学习。

第一个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也是阅读材料给出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完材料之后,我提问:“这一点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有个学生马上举手,并高喊道:“能!因为麦哲伦航行的七点和终点都是西班牙。”我也马上那个反驳:“哦?那凡是起点和终点一样的就是球体?我们在操场上跑一圈,起点和终点肯定一样,能说操场是球体吗?”学生迅速补充道:“必须是立体的。”于是我从讲台桌上拿起一个粉笔盒,迅速发问:“这个粉笔盒是立体的吧?我现在从粉笔盒的这个面开始走,”我边说边用手在粉笔盒上划着,“绕过一圈后也可以回到这个面,可粉笔盒是球体吗?”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学生喊道:“圆柱体也能做到!”我总结性地说:“当然可以,所以大家看麦哲伦环球航行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不能”)“他顶多能证明“地”是个闭合的体!”

第二个证据: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加上教材给出的示意图,学生更容易被“误导”。讲解这部分内容的一开始,我便告诉学生们这个证据是错误的,让他们找出疑点。学生们想了一会儿纷纷举手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如果地面是半圆形就很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还主动上黑板画出自己的构想,博得了台下学生的一直赞成。这样,学生自己就证明了教材的例子是错误的。

http://s8/bmiddle/6d03bf11t95639ba122ad&690

第三个证据:月食。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都对月食有所了解,于是我先让一名主动举手的学生为大家介绍月食的成因,使大家有一个对月食的温习过程。回答问题的学生提到月食是当地球运行到月球与太阳之间,在地球上看月球仿佛被地球的影子所遮挡。回答作罢,我马上设问:“既然月食是地球挡住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那么能不能认为月球上的影子就是地球外形的轮廓?”(“可以”)“但能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呢?”“不能!”立即有学生做出反应,在我的示意下完善了自己的观点:“如果地球是圆盘状的,太阳光照射的方向正好是圆盘的圆面,那么影子的轮廓就是圆的。”话音作罢,同学们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同时也为自己没能回答这个问题而遗憾地叹气。

虽然我们推翻了教材中的三个论证,但究竟什么论据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呢?我们必须给出确切的答案。于是我用多媒体给出了“第一张太空探测器拍摄的地球照片”,说道:“这,才真正证明了地球的形状,”从而引申到:“所以耳听为虚,只有眼见为实,即使现在咱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地球的形状,但这只是探究的过程,在没有亲眼看到地球形状之前,你仍不能轻易下结论。说以现在你做出的结论只是“道听途说”,”学生笑了,“因此,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将来使我国的科技更加发达,有机会真的站在太空中一览地球的风采,相信那时你才能坚定地说地球是球体!”

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结束了,反思这堂课的时效性,最起码有三点值得肯定。第一,在质疑教材、给教材挑错的同时,学生积极思考,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认为教材页不是权威的,要有对任何定论抱质疑、批判的精神,并要永远地继承下去。第二,学生在发现自己能够给教材挑错之后,会不由地产生一周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带到他们今后的学习中去,他们会更努力学习做科学严谨的人。第三,课堂最后呼吁大家争取亲自站在太空看地球,见证地球的形状,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只有国家强大了,科技进步了,才会有这种高代价的机会。这无疑是提升当堂课情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案例2   引“诗文”入“地理”,提高教学实效性

唐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中写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中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实际上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如果分析水向东流动的原因与我国的地势特点,是有很大联系的。

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从西向东流,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这一点是针对亚洲东部的中国而言,但是由于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耸四周低下,因此,亚洲不同地区的河流流向一定随着当地地势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于是我通过查阅资料,将亚洲不仅是俄罗斯的全部河流流向的相关信息一一收集,发现亚洲的河流除极少数特殊外,大多呈现这一特点。

课后反思

1、虽然这首诗是高中语文课才会学到,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不用过多解释诗句的意思,初中的学生也能根据表意挖掘出地理的原理。

2、诗词毕竟是我国的,其中叙述的现象也必定是我国的,如果学生能通过分析亚洲其他地区的地势特点和河流分布,并借用我国的诗句去形容其河流流向,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我在中学地理教学阶段的一种尝试。

案例3   巧记知识点,提高教学实效性

中学地理有一部分知识是要求“死记硬背”的,可以说是不存在任何原理的常识性知识。比如国家的首都、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等等,学生在记忆起来往往遇到困难,产生厌烦。于是,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我特地为这些知识设计了巧记的方法,并在课堂上给予传授,学生用这些方法屡试不爽,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举例如下:

1、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首都可采取这样的方法记忆:

越南(河内)——站在流的部,过去很

老挝(万象)——大的鼻子,着;

柬埔寨(金边)——一个人虽然很简朴,但是他戴的首饰都镶嵌着金边;

2、一些地名与方位的巧记:

渤海——中国版图形状酷似一只公鸡,而海位于“鸡子”的位置;

黄海——河汇入的海洋;

3、记忆中国的行政区划,可以根据一首七言诗(顺口溜):

两湖广宁重河山(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宁夏、辽宁、重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五江港澳青陕甘(江苏、江西、浙江、黑龙江、新疆【“江”与“疆”谐音】,香港、澳门、青海、陕西、甘肃)

云贵西四北上天(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内蒙台海福吉安(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学生们通过趣味的记忆,真正牢牢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海淀区育英学校  李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