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铁情缘--沈志云口述自传》读后
(2018-12-23 15:03:46)
标签:
历史教育人物 |
《我的高铁情缘--沈志云口述自传》读后
说起沈志云院士,沈老爷子,在西南交通大学可是大名鼎鼎,有泰山北斗之地位,我等只有仰望的份。沈老已经红了五十年,今天还是网红。按照男晋女满原则,沈老2018年5月28日九十大寿了,他没有作寿。 我一直佩服沈老的体力和脑力,一直想探求他的人生成功秘诀。
看过《轮轨丹心--沈志云传》,看《我的高铁情缘--沈志云口述自传》, 我不由嘿嘿暗笑,沈老也是性情中人,有七情六欲,吃人间烟火的。他敢于骂校长“你关心个屁”,敢于称曹建猷是“曹霸天”,敢于说“孙翔校长英年早逝,是西南交通大学有史以来最大损失。从那以后,学校每况愈下,一蹶不振,真是不堪回首”。对比史料差不多的两本书,我觉得沈志云传只是正面事实结论叙述,不如口述自传好看,耐看,有趣味。
我是1994年7月16日到西南交通大学工作的,那时孙翔正当校长,喜欢引进人才,把学术研究放在优先地位。 我之选择西南交通大学,也与那时西南交通大学孙翔主持大秦铁路重载运行实验成功,学术声誉如日中天有点关系。1995年3月30日孙翔不幸去世,官方讣告:“积劳成疾,不幸因病去世“。看了沈老口述自传,感觉得出他对孙翔的深切怀念,他正式揭秘孙翔是自缢身亡,并对此深深自责。 是啊,当年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严隽耄、沈志云、孙翔三大巨头,提振起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重载研究赫赫声名。如果孙翔校长不死,西南交通大学早就出现院士校长,肯定列入985高校,不会今日这样经济捉襟见肘了。
沈老口述自传有言:七十三,八十四。 我感觉沈老是把这本口述自传当成向历史交待的。他对自己广受赞誉的沈氏理论(非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模型),谦虚自评这仅仅是对V沃尔淼伦-J约翰逊方法的改进。对于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立项和建设竣工,他以领导者亲历者身份,详细揭示了筚路蓝缕八年历程。对于1999年申办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本科专业的失误,沈老没有讳言。对于2004年后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申建曲折,沈老也是直抒。
从沈老口述自传这本书,可以深切体会到西南交通大学解放后办学的不容易,改革开放的不容易。沈老的学术成功,有他个人的长期积累,也归功于时代的机遇。他抓住了改革开放历史机遇,1981年到英国参加IAVSD国际学术会议,一炮打响,由此结拜世界顶尖轮轨研究同行。1982年到MIT进修访问一年,53岁的沈老像年轻人一样,废寝忘食上机,1983年与导师卡尔克发表了那篇著名论文。1985年和1987年到瑞典和捷克参加IAVSD国际学术会议,他和孙翔敏锐捕捉到德国ICE高速铁路动车研究等相关信息,回国后立即向铁道部报告。
我个人认为中国高铁技术之父是沈志云。在1988年西南交通大学申报建设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时,沈老就已经高瞻远瞩,看准中国铁路未来是高速铁路时代,又遇到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沈大元、副校长曹建猷、铁道部总工程师沈之介等贵人相助,滚动振动试验台建设方案从1轴(轮对试验台)升级到4轴(整车试验台),实现了机车车辆模型仿真和试验验证高度结合。1991年沈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后,作为高铁轮轨派的代表人物,在1998年朱总理青睐京沪高铁磁浮方案时,他对缓建派和磁浮派一直据理力争,可以说沈老为中国轮轨高铁在温总理时代开花结果,立下了大功。2011年刘、张贪腐下马,7月23日温州出现动车事故,国内外那时对中国高铁技术一遍喊打,沈老力挽狂澜,不忌毁誉,到处宣传:“退一步,进两步。”为高速铁路今日成为中国名片,我看似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要想全面了解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研究历史,研究中国高铁装备技术挺立世界的进程,《我的高铁情缘--沈志云口述自传》值得一看。
祝愿沈老健康长寿。
http://s4/bmiddle/001ZM8htzy7r109t2Rt63&690
参考文献:
【1】 田永秀著,轮轨丹心—沈志云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
【2】 张天明访问整理,我的高铁情缘—沈志云口述自传,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