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比析

(2017-11-18 12:28:52)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比析

说起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具备世界知名度,汤显祖具备中国知名度。从文学历史角度看,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的泰山北斗,汤显祖只是中国明末戏曲戏剧家而已。我今天把这二人比析一下,主要在我心中觉得,两人都是戏剧家,两人生活年代差不多(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死于1616年,享年52。汤显祖生于1550,死于1616,享年66岁。),存在可比性。


在很多时候,我觉得文学家比排座位,比拼文学才能应该取同时代同社会环境生年死年相近的更合理一些。先行者筚路蓝缕,文学开创难度大些,后起者可以继承前人成果,站在前人肩上,如果把年龄差距在一代人25岁以上的文学家进行文学座次排序,我觉得应该给先行者加分。近世百年中国白话文学,有人对鲁迅、郭沫若横挑鼻子竖挑眼,把后起的张爱玲、沈从文提拔得高。我想鲁迅、郭沫若作为白话短篇小说和白话诗的先行者,在1920年前后就已经出名,这张爱玲、沈从文在1940前后才取得文学知名度,从文学排座次角度,把鲁迅、郭沫若排在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萧红、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前面,具备历史合理性。

又如英国莎士比亚与俄国托尔斯泰比,我觉得莎翁比托翁早生约三百年,莎翁更伟大些,莎翁戏剧的拿手好戏是写心灵独白,托翁长篇小说独门绝技是心灵辩证法,两人作品强项在这里,历史来看,托翁继承发展了莎翁的文学技法。这个文学技法,汤显祖不能比,中国明清古典小说不能比。中国古典戏剧喜欢唱来唱去,西方古典戏剧则是说得时候多,更像现代话剧。


莎士比亚是世界戏剧家中顶级大师。他的全部戏剧作品,最著名的是四大悲剧、四大喜剧,我看莎翁顶级代表作是《哈姆雷特》、《奥赛罗》。莎翁写了不少14行诗,我看得没感觉,虽然朱生豪先生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费尽一生心血,我觉得翻译的14行诗,读起来没有汤显祖《临川四梦》和曹雪芹《红楼梦》诗词曲感,这也许是语言文字本性问题,唐诗宋词翻译成西方文字,缺少汉字整齐美感韵律感,西方的诗词翻译成汉语,同样缺乏韵律感形式美感。

看完莎士比亚的喜剧悲剧选集,回想当年初中课本选有《威尼斯商人》一段,放债的犹太人,硬要借钱的人还肉,最后女主角女扮男装仲裁,拿准换肉要斤两不差,逼犹太人认输。今日看完全剧,我感觉莎翁这戏剧有点斧凿,一方面这种契约也许不是历史真实,另一方面这女扮男装当法官,一旦泄底,仲裁没有法律效力。品味《威尼斯商人》,一方面觉得西方商业社会萌芽早,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契约精神。二者感觉西方反犹排犹思想,在欧洲早有社会土壤,犹太民族会经商会弄钱。平民百姓仇恨商人非法致富,算是东西方社会共同之处。

莎翁的戏剧存在人为构造痕迹,以写对话为主,这也许就是戏剧的本质,便利演出,吸引观众,突出人物,凸显冲突,必须以说唱文字为主,人物关系必须人为典型构造,曹禺的名剧《雷雨》构造出多父子、夫妻和子母乱伦关系。我感觉曹禺是从莎翁戏剧中吸取了营养,《哈姆雷特》构造出叔叔杀死哥哥,篡位娶嫂。这种典型伦理冲突结构,在著名小说、戏剧中屡见不鲜。西方古希腊时代就有杀父娶母神话,古希腊戏剧代表作《俄狄浦斯》和《美狄亚》,写绝了男女,我觉得莎翁应该是从这里得到的灵感,改头换面,才构造出哈姆雷特等剧。推而广之,伦理冲突结构可以衍化出杀父,杀母。。。等亲人亲族仇杀类型,如《水浒传》中的典型故事情节。这是人性丑恶,这是戏剧卖点,这也是人类悲哀。

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论者多喻为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看完全剧,我感觉莎翁该剧对于男女主角恋情铺垫不足,最后构造出女的假死,男的服毒自杀,女的醒来又伏剑自尽,真有奇情变幻,有读武侠小说感觉。这莎翁的脑壳生得怪。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唱词十八相送,显得女的聪明,男的呆笨,有喜剧味,最后钻坟化蝶,美则美矣,实是心理安慰。《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个家族结仇,《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女方父亲包办,这也是东方与西方爱情悲剧区别。这男女私自钟情,因遭遇父辈反对,最后双双殉情,这种爱情悲剧世界各地古今都有,这梁祝戏、罗朱戏因此常演不衰。

莎翁写的四大悲剧让人看后难眠。《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带点黑色恐怖色彩,描述争权夺位斗争的残酷。政治权斗类戏剧,看来古代西方与中国封建王朝一样,为了最高宝座,勾心斗角,残酷无情,没有底线,如出一辙。我不知道莎翁写的有无历史凭据,是不是影射英国王室。在中国,有关隋炀帝、李世民、宋太宗、明太祖、雍正夺位,则是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皇家伦理惨剧。莎翁敢写这种戏剧,足见超凡胆力胆识。中国官修史书、起居注等都尽力为李世民、赵光义、雍正等粉饰隐瞒,只有民间野史传闻记载。莎翁戏剧有大段心理独白,对于具体杀人、复仇场景没有细描,这是莎翁戏剧技法高处。


莎士比亚戏剧以四大悲剧著名,汤显祖戏剧则以临川四梦为代表。临川四梦写得最好的是《牡丹亭》,写杜丽娘思嫁,生而死,死而复生,有点像鬼剧,情节有点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最后,这也许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异地同梦,历史时空大巧合。曹雪芹的《红楼梦》,写林黛玉思春,对举王实甫《西厢记》和汤显祖《牡丹亭》两句思春唱词。如果曹雪芹当年知道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他会不会标举“生存还是毁灭”这句独白呢。我感觉顶级文学大师,欣赏文字水平最佳极顶处,应该是有通感的。临川其余三梦,我觉得文字唱词功力水平比《牡丹亭》差了不不少。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戏剧冲突与主角内心独白矛盾,总体来讲比莎士比亚四部悲剧写得弱,这也许就是汤显祖不如莎士比亚的地方。

英国文学,出现莎士比亚后,英国文字就压到拉丁文字。2012年我随团访问英国,曾专程到斯特拉特福小镇拜谒。莎翁故居很不起眼,没有活在高楼大厦中。我心下佩服英国人对于莎翁出生地、终老地四百来年精心保护,感觉现代的斯特拉特福主要吃莎翁这碗旅游饭。一个小地方出了世界级文化名人,是这方水土的幸运。如果后人大兴土木,把名人故居毁了,真是短视愚蠢行为。在这方面,中国真要学习英国,把文化名人故居保护好,建议江西抚州学习英国斯特拉特福,把汤显祖故居旅游开发好。

====================

参考:百度资料摘录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9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戏剧家的作品。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临川四梦是《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官场现形记或政治问题戏。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汤显祖的“四梦”是一种原本的真实,包含了深邃的思想内涵,以虚幻的纪梦方式,表明鲜明的价值取向。一位他的同代人王思任,用“《紫钗记》,侠也;《牡丹亭》,情也;《南柯记》,佛也;《邯郸记》,仙也。”

“临川四梦”的四个梦境演绎了纷繁世间事。

《邯郸记》则表现了邯郸卢生梦中娶妻,中状元,建功勋于朝廷,后遭陷害被放逐,再度返朝做宰相,享尽荣华富贵,死后醒来,方知是一场黄粱梦,因此而悟道的警醒。

《紫钗记》中的霍小玉与书生李益喜结良缘、被卢太尉设局陷害、豪侠黄衫客从中帮助,终于解开猜疑,消除误会的悲欢离合的幻梦。

《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因梦生情,伤情而死,人鬼相恋,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痴情。

《南柯记》讲述了书生淳于棼于梦中做大槐安国驸马,任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梦醒而皈佛的故事。

“临川四梦”的四个梦境千变万化总是情。汤显祖在说到他的四梦创作时曾说:“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其实“梦”只是戏的表现手法,而“情”才是戏的理想的“梦境”,至于“情”主于何,归于何,则四剧各有不同的侧重。《南柯记》、《邯郸记》可以说是情生情幻、亦真亦假的人生梦幻路,而《紫钗记》则体现出“情乃无价,钱有何用”的感人真诚。《牡丹亭》之梦,更令人感慨至深:生而死、死而生,做鬼也要做“情鬼”,入地升天,寻寻觅觅,终于获得了纯真的爱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