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业兴遵德善施
(2019-06-03 08:25:24)
标签:
生活 |
家和业兴
家和万事兴!这句古话,却道出事业兴达的真谛,回眸过往,我感谢我有个好家庭,有个好妻子;有双善解儿女情怀的父母,有三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是他们让我的生活滋润而美好;是他们的支持让我的事业发展而兴盛!暑去冬来,年复一年,无论闯荡南北,还是居家生活,我都在恪守遵德守礼、敬业诚信、孝老爱亲的原则,正是这样的坚守才能让我尽情享受平等和谐,才能让我有精力、有时间热心公益事业。
记得创业开始手头拮据,妻子把平时积攒的、准备接济家里残疾哥哥的钱拿出来交给我,说:“少了点,可我就只能攒这样多……”听着她内疚自责的话我无限激动,我知道她的积攒是从牙齿上刮下来的,是为残疾哥哥救急的。虽然钱不多,但足以想见在我不在家的日子里她是怎样的节俭!手捧着这些钱,我顿感肩头的责任重大,我发誓要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正是有了这份动力,才让我工作不分昼夜,才让我更懂得勤俭持家的内涵。工厂有了点起色,妻子第一想到了形同家兄一样的残疾人群,她和我商量可不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就业的机会,我再次被妻子的善良感动了,立马拍板招收有残疾的社会人群前来工作。让我没想到的是我这个小小的决定,却迎来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他们说我给残疾人找到了自尊、找到了活路。正是他们的这番话,让我一如既往地关注公益、心系社会弱势群体。
二零零八年,我生命中最痛苦的一年,因为疼我爱我的老父亲被查出癌症晚期。我怕“子欲孝而亲不待”的事实在我的生活里演绎,所以倾尽全力为父亲医治,昼夜不舍侍奉在他老人家的身边。老父亲心里明白自己已病入膏肓,怕把我身体拖垮,怕蒸蒸日上的事业萎缩,便用拒绝用食逼迫我离开他身边。关键时刻又是妻子担当起来,她不仅承担了工厂中的所有重任,还变着法的哄老父亲用餐。终于老父亲妥协了,他说如果再闹下去对不住我们夫妻俩的一片孝心。毕竟是绝症,尽管我呕心沥血也没有挽留住父亲的生命。父亲舍我而去,我为他老人家办了一场隆重却不奢华的葬礼。父亲的离世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所以汶川大地震,我毫不犹豫地捐资十四万元。
失去了父亲,母亲便成了我生命的依托,事无巨细、尽孝尽忠。我感激妻子,因为她善解人意;我爱妻子,因为她照顾老母亲如同亲闺女。二零一三年,年过八旬的老母亲不小心摔坏了腿,妻子竟一个月和衣陪在母亲身边精心伺候,她的这个举动也感染了孩子们,孩子们想尽一切办法逗奶奶开心。母亲逢人就说:“我特别知足,我的子孙们是天下第一的孝顺!特别是俺的好儿媳……”听着老母亲的夸奖,我把赞许的目光投向妻子,妻子笑了笑说:“娘是亲的,媳妇也是亲的……”一句话大家都笑了,我透彻理解“亲”能感染一切,让整个社会温馨而融洽。
二零一八年我经过民主选举当选为军庄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走马上任的第一天老母亲嘱咐我要当好全村这个家;妻子叮咛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远在美国工作的大儿子发来消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新加坡学习的女儿把期待寄给我:“老爸你最棒,定让军庄变个样!”带着亲人的嘱托,肩负着全村人的期望我正行走在路上。从任一年多来,我不仅把我的全部工资救济了困难户,还带头捐资四万元支持村里建设,我认为这是爱的延展,只有大家都幸福,才睡的踏实,吃得香甜。
细算来,自打零八年为受灾地区捐款,我已为社会、村里、甚至家庭慷慨解囊六十多万元,这每一笔数字后面都有来自家庭的支持。我为社会担当无怨无悔,家庭也为社会贡献义字当先。现在我一踏进家门,首先看到的是母亲幸福的笑脸,其次是妻子诚心的问候,在感受儿子儿媳贴心的孝顺后,我怀抱着小孙子、嗅着庭院鲜花的芳香、体味天伦之乐,无不欣喜事业的昌盛、家庭的温馨。
我还在路上,我还能做得更好!我要用我的行动感召社会、影响社会,让每个家庭充满欢笑;我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及村干部的示范作用,让军庄村落窗明几净、鸟语花香;人人争做懂道德、守纪律、尊老爱幼的好村民!
注:这是我曾为五好家庭代写的材料,要求1500字,所以有些重要事迹只能简写,然而,无论怎样简也减不掉他的人格光芒,这样的人给村里当家,村民拍手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