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年那春

(2019-04-09 17:04:14)
标签:

散文

分类: 散文

那年那春(散文)

王文跃

 

      今春偏寒,已是清明节气,早晚还要加点棉衣。

     今天更冷,一夜的北风,送来了小雨。雨水淅沥,从晨下到今,看看天色,依然阴沉,没有鸣锣收兵的迹象。很好,春雨贵如油,哪位农夫会拒绝天赐的甘霖,更何况打去年入冬到现在还没有一场像样的雨水。

      因为冷,所以又穿上了防寒服,打起伞准备到学校的时候,特意看了看屋檐下、彩钢雨罩下面的几箱蔬菜。小萝卜还算水灵,叶片溅了点水珠后就愈发精神;香菜刚露头,躲在塑料膜下藏猫猫;生菜有些惨,这娇嫩耐不住寒冷,初生的鲜活已被风儿带走,剩下几棵顽强的勉强维持着生命。

      怜悯嫩弱,我弯下腰想把它端进屋内,老伴却阻拦说算了吧、值不得占地方。想想也是,屋子本就狭小,再让这东西占了空间,两个孙子就没有撒欢的场地了。

      你是不是想知道蔬菜到底种在哪里了?是儿子盛电子元件的泡沫箱子,五十厘米见方,二十厘米高——去年冬天我就收归着,准备早布些蔬菜秧子已解青黄不接之急。

     青黄不接这是哪位先人创造的一个词,不仅恰当,而且悲悯,更让人回味。

      我的童年,不——应该是我们这一代的童年,都印刻着青黄不接的苦难。过了年,大白菜吃完了,就开始刨埋在窖里的大萝卜,等大萝卜再吃完了,就是上顿黄酱就蒜瓣,下顿蒜瓣沾黄酱。

      黄酱都是自家做,一做一大缸。母亲是做酱的好手,不仅颜色好、气味好,还微甜,街坊四邻都爱吃。每每大酱发治成功,酱香弥漫开来,就会有街邻前来讨要,母亲毫不吝啬,尽管粮食蔬菜欠缺,她老人家总是让人满意。

      那年,春暖,窖里的大萝卜老早就发了芽、喷了根,宣萝卜失去了水分,再怎么做都像嚼木头。一缸黄酱分完了,饭桌上只剩下清淡盐水。饽饽沾盐水吃多了舌头发木,我是宁可干咬也不愿再沾一下。有一天放学回家,还没进屋就闻到一股芳香气味,这足以让人垂涎的芳香原来是母亲用一把干白菜叶掺些面粉蒸制而出的。那一顿我吃的十分香甜,母亲笑吟吟地看着我,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又过了两日,母亲找出了一个大瓦罐,说是生豆芽。我颇为好奇,也感到好玩。当绿豆扭出嘴的时候,一天两次用水浇洗我首当其冲。绿豆芽露白了,密密匝匝挤在一起,煞是让人喜欢。为了防止豆芽贪长,母亲还在盖子上压了一块石板。可这石板阻挡不了生命的力量,一天一个样,眼见着豆芽冒出了瓦罐。“可以吃了……”母亲说着用一双纤细的手去轻轻拔豆芽,一把、两把……登时满满一箅子。“给你表奶奶送去。”母亲吩咐我。“为什么?”我有点舍不得。“她病着……”母亲的话很轻,可十分清晰,特别是母亲期待的眼神给我注入了力量——在那个春天里我懂得了分享。

     春天,生命润生的季节,无论温寒,无论雨雪,该发芽的就要发芽,改开花的就要开花。母亲的一罐豆芽把勤浇快长和给予分享在我生命里种下;我用几个泡沫箱子与其种下的是蔬菜,倒不如说种下的是勤俭,我要用这个方式告诉年幼的孙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那年那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希望两个孙子在未来也有如此的记忆,希望也能写下——那年那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慰义魂
后一篇:桃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