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产(杂文)
王文跃
一说到难产,必然有人想到医院里挺着大肚子的产妇,必然想到急的团团转的家属,必然想到临危不惧、泰然自若的医生。我今天说的难产与医院无关,是我们学校正在建设中的教学楼。
学校打十年前就评为D级危房,六年前开始立项建设,两年前建筑队进军学校……可惜,一个投资九百万的工程,到现在还没有竣工。
由于学校在原址建设,所以每动一步,都牵扯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形如教室、厕所、教师办公问题,都必须提前解决。我们可以因陋就简,我们能够克服困难,但我们惧怕的是遥遥无期!
上周五,又有一支建筑队浩荡而来,这已经是第四支建筑人员,不客气地说假如这所教学楼能在他们的建设下交付使用,大楼已经有四个爸爸了。
难不难?四个爸爸为一个新生儿创造,孕育的产妇却在催生针的作用下难开宫口,团团转的不仅是教师,还有村民,以及在煎熬中等待的学生。
再搬家,这一次是拆了两个教室,一个临时厕所。两个年级的孩子们被挤进一个大教室,厕所被升幂——已经是临时的三次方。昨天带着小孙子去学校看护,小家伙愁苦地说:“拆了厕所,在哪里尿尿啊!”
尿尿,小家伙还不知道小鸡鸡的繁殖作用,他不清楚随意撒下的种子,要么就是野生,要么就愁养育。
这所教学楼不可能是野生,因为省里、市里都有计划,但是在谁来播种、谁来负责哺育成长的问题上出了差错,一直以来安胎营养不足,使得建筑队换了一拨又一拨,也就是说在给大楼招亲的时候,或是看走了眼,或是私下有所交易,否则这样一个小工程不能拖拉到如今。
记得第一队人马开来的时候,队长信誓旦旦地说过了暑假就可以乔迁新居,可是等到暑期过了,大楼影子一点也没看到。第二批队伍开来了,这次真的鸟枪换炮了,队长是操着一口河南话老杨,他拍着胸脯夸下海口——来年五一肯定到新楼教学。五一过了,暑假也过了,寒风中老杨背着铺盖卷、拎着一个电饭锅在等车,他见了我们苦笑一下,说实在没办法他要到市里去讨薪。第三个工程队进驻了,我们已经不相信许诺,因为两次经历让我们已经确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是钢筋水泥浇筑的大楼……孩子们也习惯了等待,他们不再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搬进教学楼去上课,而是用期待的眼神凝视着这个可远观不能亲密的建筑。
第四个,又是随春风而来,但愿春随人愿,在孕育繁花似锦的同时捎带催生大楼,让孩子们沐浴春光的时候,也拥抱一下这个“难产”儿!我们都不敢难为催生的医生,否则医患问题就会开到学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