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之托(散文)
王文跃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诗歌璨若星辰、字字珠玑。历数中国诗歌的杰出代表:先秦屈原,三国曹操,元有马致远,清则纳兰性德……更有唐宋鼎盛、人才辈出,诗仙、诗圣、怪才不胜枚举。不仅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辽阔壮观,还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灵动优美;既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悲壮,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慷慨。
漫步诗坛,行也花香,坐也花香;曲曲转转,小径通幽,无处不歌,无处不景,见景生情,无法抑制心中的澎湃,引吭而赋,不论平仄,不拘格式,因性情轻轻落落,自感觉错落有致,实不成体统。虽谈不上玷污诗风,可有伤大雅。
“你会作诗吗?”网友清秋月直接了当问我。我答:“别用传统格式审阅,体味感情色彩。”清秋月笑了,回复:“孺子不可教也!”
半山鸿泉是名副其实的诗者,我常去他的庄园里做客,虽然得到他的一脉田园的熏染,可顽冥还是让平仄之律生涩晦霉。
直到前几天,又收到璞山大姐的评论,才让我认真起来考虑诗词的韵律。璞山大姐说:“文跃,你的小说散文写的很好,可诗词还有待提高。”尽管大姐遣词婉转,但我如受鞭挞。我做了些什么?对文字的亵渎,还是对诗歌的践踏,扪心自问!
我不能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对古诗词的研究还不到位,凭一知半解来答对,结果只有一种,就是驴唇不对马嘴。这是做学问的最大忌讳,看来我实在有损朋友们的眼球;朋友们也实在大度,竟容忍我胡诌乱言。
改吧!从今天起重塑对文字的崇敬,还有对朋友们的一片深情。
附诗一首——冀中春情。
雨润纤丛绿,
风清野径香。
小儿何处去,
疾步放鸢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