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二的诗情

(2018-01-11 06:55: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小二的诗情(杂文)
王文跃

      小二是谁?咱家孙子啊,因为排行第二,所以获得此昵称。
      小二刚过完四周生日,有时晚上还尿床,可就是这个小不点,居然改诗,而且是诗圣杜甫的绝句。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中午,他伸手向我要钱,说是买图画本,我提出条件:先得背首古诗。小东西眨巴了两下小眼睛,张嘴念道:“两个黄鹂鸟鸣翠柳。”“错了!没有鸟。”我提溜着他的耳朵提醒。小东西咧了一下嘴,喜咪咪一笑,继续下词——“一行白鹭荡秋千,我要学画千秋雪,老爷快给两块钱。”
      小兔崽子,竟敢亵渎诗魂!我扬起了巴掌,就在想掴他的一刹那,却笑了,笑这小东西的顽皮机灵,信口雌黄却合辙押韵;笑杜甫绝句的通俗,给后人留足效仿空间。
      阳春白雪,很早我就纳闷它的内涵,直到有一天我把两首自认为不错的诗稿发给某诗刊编辑,才明白自己真正是下里巴人,因为该编辑很负责任地说:“太直白。”我琢磨再直白还能敌得过李白的《静夜思》吗?再直白还有“不思量,自难忘”之清水见底吗?这叫诡辩,你一草芥,有什么资格拿诗仙来驳论。各位朋友也别往深处想,我要表达的是诗歌的通俗性。
       曲高而和寡是不是这个道理?白居易的诗能广泛流传,是因为他的作品在定稿之前要念给老头老太太们听,只有他们听懂的,他才认为满意,这叫大众口味。臧克家的《有的人》、余光中的《乡愁》也不高深,能让我们从文字的表面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漂泊的艰难,但谁能否认其艺术性和教育价值?
       我不是一个真正的诗者,也不是诗歌评论家,但我能读懂大多数诗的含义,也想通过诗篇表达自己的情感,可我不明白现在的诗歌怎么越来越朦胧了,朦胧不够恰当,该是伸手难见五指!于无声处是我的网上文党,以抒情诗见长,他的作品委婉清丽耐人寻味;丁子老师是一个写实的诗人,每篇诗作都散发着生活气息;孙柏昌是我的忘年益友,译的是南美诗歌,可每一篇都让你感觉不到距离。他们的诗用一个时髦的词描述,叫接地气!
       写到这,想起了沙白的《水乡行》——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撸/渔网做门帘/挂满树/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诗歌,作者紧紧抓住水乡的特点进行白描,然而却滋味悠长,读来亲切、品味深远,然而,凭着通俗的表现形式和工整的韵脚,这首诗歌立马别有韵味、广泛流传。
       还说咱家小二吧,能轻而易举依韵改诗,不就是因为作品本身的通俗性吗?我还是认为,诗歌应该大众化,这样才能具有生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在夜里等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