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德义于胸
德义于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632
  • 关注人气:1,0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蛰感悟

(2017-07-13 05:14: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被蜇感悟(杂文)
王文跃

       被蜇,或黄蜂,或蝎子,我有几次的经历了,好像这些毒虫有意与我为敌。
       其实,每次被蜇都不是我有意冒犯,在不同的天地里生活,互不打扰,这叫和谐。
       第一次被蜂蜇,仿佛十来岁光景,那时候讲究学雷锋做好事,在帮生产队饲养员喂猪的时候,食槽被拱到棚圈里,棚圈一米多高,即使半大孩子也要弯腰才行。我在搬动食槽的时候,一直腰,头恰顶在一个碗口大小的蜂窝上,瞬间,耳畔只听轰的一声,黄蜂倾巢而出追杀“敌人”,很庆幸猪圈旁是一个水塘,很庆幸自己还算机敏,一跃入水……挨了一枪,不算重伤,假如不是逃脱及时,那次可能就会有生命之险。
      第一次被蝎子蜇是在校园里,晚上办公结束,和几位老师搬出椅子在月亮地里乘凉,谈资恰是被蝎子蜇如何镇痛,有人说抹酱油,有人说用碱水泡,还有人炮制独家妙法——摸阴囊。这一切我都不同意,一则,谈者没有实践;二则 ,没有科学根据,特别是阴囊论,简直荒谬直至。说话间,我无意识地用手捋了一把椅子边,忽然右手中指仿佛被什么东西咬住,我下意识急忙一甩,啪地一声,一个东西落在地上。“蝎子!”我一边喊,一边把中指咬在口中。同事们也听到了东西落地的声音,擦燃火柴寻找,果然是一个足有二寸长的青蝎子。“疼吗?”有人关切地问;“赶紧把手伸到裤裆!”有人出主意。我疼的手臂打颤,一边用力吸吮,一边让同事把被蛰的手指用线绳勒紧。
     真的,这次被蝎子蜇手,因为吸吮及时,没有感觉强烈的痛,但第二次受难于这毒虫,我真的知道它的厉害了。
     农村的老房,大多是里生外熟,既外面是砖砌,里面用坯垒。每当夏日,雨水频繁的时候,屋子就潮湿返碱,这样就给蝎子提供了活动的场所。儿子女儿小的时候,我们俩口子睡觉要把孩子夹在中间,这样既好照顾又防他们被蝎子蜈蚣之类的毒虫攻击。话说有一夜我在安睡之中,迷迷糊糊觉得有东西在后背上爬,第一反应就知道是蝎子,怕这可恶的东西伤及孩子,我没有犹豫直接下了手,护头的虫子恶狠狠地把毒钩刺进了我的手心,我忍着剧痛,用力捻动手指,直到把它碾成肉酱……那一夜我彻底理解了什么叫痛彻心扉,毒素顺着血液循环由胳膊一直传导到心脏。感觉心里忽闪一下后,立马整个上半身都在疼痛。疼得实在坚持不住,去敲医生的门,医生在我被蛰处注射了一针药物后,疼痛变成了麻木。清晨,麻木也逐渐消失,可一只手都青了,青色持续了将近一个星期才渐渐散去。
      再次被蜂蛰,还是由于劳动。学校组织学生去削紫穗槐,哪知道这里面筑有蜂巢,那半日,我们全班同学都挨了蜇,有的同学疼哭了,从此再砍紫穗槐要等到叶子落光蜂儿僵死之后。
       我写此文,是因为今天早晨又惹着黄蜂了。邻居借耧用,可闲院里的钥匙被两个小孙子玩丢了。便支了梯子越墙而取。闲院子有一墙爬山虎,密密匝匝的叶子茂盛而青翠,攀着爬山虎粗壮的枝条进到院子里,忽然感觉胳膊有些痛,等把耧举到墙头,再顺着爬山虎往上攀的时候,才发现有一群黄蜂在盘旋。我恍然大悟,我扰了它的家园,它实行了自卫。
      几次被蛰,得到一个教训,那就是它们严格遵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准则。黄蜂守其家园,大有我之疆土神圣不可侵犯之势,谁若胆大妄为,必然遭到狂轰滥炸;毒蝎,我只是过客,你不要轻易触摸我的头,否则我会给你点颜色看看,孙大圣都怕我这功夫,何况人乎。
     虫就是虫,没有分辨能力,不能确定什么是有意什么是无意,不知道什么叫原谅,不懂得初犯可以量刑从轻。该蜇的不蜇,不该蜇的瞎蜇,是不是也有点欺软怕硬。
      儿子七八岁光景的时候,把玩一个蝎子,把我的老母亲吓坏了,大呼让孙子赶紧把蝎子踩死。儿子说好不容易捉到的不能踩死。母亲说它会蜇死人。儿子把蝎子托在手心,递给奶奶看,说:“你看它会蜇我吗?”母亲急的团团转,儿子却玩的美滋滋。
      后来我问儿子为什么蝎子不蜇他,他说直接捏他的钩子,我明白了打蛇要打七寸子的道理。
     天下,是所有生灵的天下,相互不扰安然处之最妙,倘若又犯,切记反击迅速而忘生,还要直击命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红蜻蜓
后一篇:雨中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