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个夏日有些燥

(2016-07-10 05:13:14)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这个夏日有些燥(杂文)
王文跃

        打六月上旬下了点雨,凑合着把地播上,到现在滴雨不见。土地干的起了白烟,小苗儿耷拉着脑袋,残喘着最后的一口气息,一些先天不足的弱儿,已经顺着日光上了西南大路。
       民以食为天,望着袒露在烈日下苦苦挣扎的小庄稼,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浇灌啊?肯定有人会问。冀中大地水位已经下降到地下五十米,灌溉谈何容易!再说有权威人士早已发表:“无节制采用地下水,冀中地表下沉,已成为偌大的漏斗。”再不能光图眼前利益,让子孙后代坐井观天啊!
       雨水哪去了?我小时候,在夏季经常看到这样的气象,早晨起来东南方向,一堵黑云滚滚向前,齐刷刷大有排山倒海之势,老人们便说:“抬海来了!”不消三五分钟,大雨滂沱,大街小巷冒着白泡的雨水就会汇集到一起,把池塘灌满;到了傍晚,只要西北天空有电闪可见,一会儿就会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接着,雨点就不管你愿意与否兴冲冲亲吻你的脸颊。于是,老辈留下一句话:“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也就是说,只要这两个时段有云彩聚集,必定下雨。现在可不然,这两种天气状况不复存在,即使偶有表演,也是干打雷不下雨。
       谁得罪了老天爷?让我们都成了“盼水妈”!盼水妈的形象年轻人不知道,她是七十年代现代京剧《龙江颂》里塑造的一个人物,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雨水难求难保,严重制约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生存,所以,盼水妈极其渴望水,有了水就可以滋养人生。剧种有一句经典台词,盼水妈一边把主人公江水英倒给的一杯水住进缸子里,一边说:“一杯水可以救活一棵秧苗。”那时候观看这部影片时,还认为这是艺术夸张,现在真正体会到了干旱的厉害程度。到底谁得罪了老天爷?为民,忘了稼穑艰难,不思一粥一饭来处不易,铺张浪费与日俱增;为官,胸无长计,近功急利,破坏生态平衡,使厄尔尼若有恃无恐。
       雾霾尘埃,干旱洪涝,威胁着人生。于是,流行了一个词:治理。
       治理,应该!百姓赞成,也积极配合。比如,以往农作物秸秆大多采取就地焚烧,这样可以杀死寄生的病虫害,现在不烧了,多喷洒些农药,还蓝天一个清澈;比如,冬天取暖,每家每户多花上千儿八百,购买脱硫煤,让黑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可现在有两个治理措施让人费解,一个是土地整流,国家用高价租种农民土地,大片的耕地被植树,用这种方式改变环境可取吗?别忘了,玉米小麦也是绿色植物,照样吸收二氧化氮吐出氧气;不能忽视,植树后的土地要经过多年的改善才能长出好庄稼,因噎废食不可取,杜撰专行照样贻害无穷。由此,想到了前些年的学校合并,言之节约教育资源,结果,教师非但一个也没少,倒是荒废了许多校址,更增加了群众接送学生的负担,当时,决策者假如有一位能实际坐到百姓中间实际探讨合并学校的利弊;有一位官员能亲自核算一下每家每户出一位劳动者来接送学生会有多大的经济损失,也就不会有温总理的忏悔:教育改革犯了错误。第二件事是农村气化,做饭取暖皆用天然气,这应该是一件极好的事,既环保又节省劳动力,可有两个问题不能不考虑,一是农民的承受力,二是,天然气的供应度,如果农村每家每户都使用天然气,你计算没计算该是一个多么膨大的数值,不要气改了结果没气了。
总之,这个夏天有些燥。燥久旱无雨,燥政府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锄禾
后一篇:等待酣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