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上一声——孩儿他娘 (杂文)
王文跃
“孩儿他娘——”以往的岁月,我对妻子这样称呼。
乡邻笑话我土,白识文断字,是敷了一层尘埃的老古董。
我并没有感觉土,反而觉得很贴切。刚结婚时,喊孩儿他娘是在背地里——两人的世界,这一声喊即表达对新生命的渴望,又调制出一种小的浪漫。孩子出生了,妻子真的成为了母亲,喊孩儿他娘顺理成章,大大方方、不遮不掩,堂堂正正表示对孕育的尊敬。
当然,这只是我对妻子的许多称呼的一种,在父母面前提到妻子我惯用”你家老闺女“,意在我们是一家人,媳妇可以当女儿使唤,但因为是老闺女,还要父母宠爱一些;在哥嫂面前,我会用”你家妹妹“或”小李丫丫“,用”小“字提示给哥嫂,她还年轻,凡事要谦让。
妻子没名字吗?当然有,但我不轻易直呼,只有把她介绍给我的新朋友时我才会提到:“我的爱人——李春霞。”很郑重,希望朋友给与尊重。
平等吗?有朋友会问我,我会反问:用称谓表示夫妻之间的平等,可能吗?
的确,现在的夫妇讲究彼此直呼其名,而达到一种平等,我认为这是对平等的一种肤浅认识,平等应该体现在生活中,体现在相互的关爱里,举案齐眉,相濡以沫,才可以情深意笃。题名道姓,最起码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就是没有轻重。
古时候,夫妻间的称谓很多,相公、官人、先生、老爷……贤妻、娘子、太太、夫人……称谓与地位有关;称谓与修养有关;称谓与感情有关。在诸多称谓中还间或沿用且含蓄得体的称谓是先生与夫人,这一对称谓适合何种场合,雅俗皆宜,既能表示男女之间的关系,又有一丝温馨润涵。
冀中的农村,夫妻间的称谓通俗而实际,他爹,他娘,内、外当家的……甚至有时候彼此就是一个字——“嗨!”嗨谁?各自心领神会。夏夜里,老爷们聚在一起摇着蒲扇乘凉,远远地一声“嗨”,丈夫就会立马回家,没有人会听错,也不会有人冒充,自然贴切,如同露水汇在青叶中一般。乡邻两夫妻更有趣,丈夫喊妻子——“顶针”,妻子喊丈夫——“钥匙”。问他们这样称呼的原因,妻子说:家里钱柜的钥匙归他管,钥匙代表着权利;丈夫说:家里的针针线线她费心,顶针夸她她粗中有细。
老公、老婆,这是目前最前卫的称呼,不论老幼,不论环境一概这样介绍,特别是真人秀的场合,更把突出性的一面,渲染直至,仿佛不用老公这个词就让人误解丈夫是男性。好听吗?也许是咱偏执,反正总往宫廷那边跑。
怒了悲了,喊声冤家;喜了乐了,叫声宝贝。中国词汇丰富,表达不会捉襟见肘。我不知道喊老公者会不会骂娘,但我听过直呼其名的两口子前三分钟还粘糊糊的炫耀爱情,后三分钟便在名字的前面加上一个动词或程度副词,污浊不堪,假如不加姓名,指代或许不明;加上姓名,真正罪恶头顶。
夫妻,无论富贵,无论贫穷,走到一起就是缘,珍惜这份缘要在心里,而不是在嘴边,把爱挂在嘴边的可能并非珍爱,一辈子不会说出这个字的,可能已经深入骨髓。婚姻不是游戏,爱情不是性趣,互相担当、理解、包容,家庭就会其乐融融,反之,不是争吵就是解体。
声明:俺老了,当了爷爷,孩儿他娘的称呼又改了,或称老伴,或称萱萱奶奶。无论我怎么称呼,妻子总是高兴的,因为她明白,她是我的唯一。
请初为人父的朋友们对爱人喊一声“孩儿他娘”。当你得到回问:“孩儿他爹,有什么事?”时,肯定感觉不一般,因为这是对家庭、孩子、以及对方的认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