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芽

(2015-03-23 21:08:23)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土芽(杂文)

王文跃

 

      旧房子要翻新,拉来一车土备用。两个孙子如获至宝,每天滚得土猴一般。大孙子毕竟有了自己的见识,常用小煤铲把土扔到坡下,说要让小兔上山。

  “ 别糟践,土是花钱拉来的。”我制止他。

     小东西仰起脸一本正经地反驳:“土不是拉来的,也不是买的。”

     我想看看小东西的把戏,便追问:“哪是怎么来的?”

   “种的。”小东西回答的很干脆。

   “土怎么种?”我被他的奇思妙想吸引。

   “天不下雪了,就有土芽,把土芽埋起来,就会长出好多土……”

     孙子的这番解释让我很开心,虽然有些荒诞,可毕竟呈现了自己的思维,况且这种思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我没有更正孩子的关于土芽的错误,因为童心晶莹,长大以后自然会明白生长的问题。

     写到这我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教育箴言:“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从自由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这句话很深刻,不禁让我扪心自问:“给他们自由了吗?”

    客观地讲——给了,可少得可怜。这其间,既有教育者的责任,也有教育机制的责任。坦白说,中国的教育并没有给孩子们提供任其自由发展的空间。

     孙子爱听故事,我也试着让他讲故事,有一天他给我讲:老鹰把松鼠的小宝宝抓走了,黑猫警长骑着摩托追赶,黑猫警长的摩托快的要命,把老鹰的皮鞋都追丢了……

     这是孩子演绎的绝版童话,假如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认识,就会说这个孩子思维很发达,假如我们用教科书的条条框框去衡量,就说这个孩子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这就是教育的两面性,每个教师背负的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个口袋,他们说不清把哪个口袋里的东西掏给学生更合适,于是许多教师在写教学计划的时候经常用这样一句话:在探索中前进。探索应该有个时间表,我们不能让教育总畅想“曲径通幽”。

     过了,说土芽的问题,扯到了教育。

     农民就爱拿产量说事,过去一亩玉米打好了能收三四百斤,现在顶不济也能产千八百斤,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开启土地的固有潜质,你说是不是增生了土地面积。

     要说土地生芽,这还真不是笑谈,地表水分减少,大面积沙漠化日趋严重,孙子,不珍惜水资源,也许你的这句童言就会变成预言,爷爷为你们下一代的下一代担忧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活
后一篇:叹东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