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香

(2013-09-12 07:19:58)
标签:

散文

分类: 散文

秋香(散文)

王文跃

 


  地球转的真快,一眨眼就到了秋天的时令,假若不是知了在枝头、蛐蛐在檐下高唱秋歌,我还真忘了该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冀中的夏和秋没有明显的界限,单看一洼庄稼——绿的还绿、红的还红,只有早晚的清凉告诉人们秋天到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大洼里劳作惯了的人们,很难感触秋色变化,准确地说,他们的眼睛里只见庄稼的成色,不见大地的斑斓。其实在这个季节沟沟坎坎、坡上坡下有着无限风景。

  不必说向日葵的焦黄硕大;不必说棉花枝头妩媚鲜艳晚开的花朵;不必说河边怒放的层层叠叠的妖娆的牵牛花;不必说高粱踮脚挺胸擎起的红灯笼,就是那满眼墨绿的玉米,就能把你迷倒。

  密匝匝的玉米,曝过夏日,沥过风雨,娇嫩的叶片由翠绿变深,青黝黝像是经过风霜的少妇,结实且有光彩,再把青楞楞的果实揽在怀中,那种风韵更像哺乳的母亲。

    我是在一场秋雨后,钻进青纱帐的。

  雨后初晴,大地一片迷蒙,仿佛世界感应在绿雾之中。脚下一片沃土,眼前无限绿色,让人惬意而忘情,随手撸一把肥大的叶片,湿漉漉的茎叶裹着清幽的芳香打湿你的襟怀,你不必去抖,也不必来擦,秋风会把水汽带走,留下的是热爱土地的人最爱闻的香渍。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秋香啊?扑鼻而来,沁人肺腑,能使人驻足,可诱涎三尺。

  不知谁发明了这种吃法,七八岁光景便淘气田野。捡一把干树枝——点燃,挑一个不老不嫩青楞楞的玉米——剥皮、用枝条穿了,拿上去燎烤,三五匝转动,玉米便表皮焦黄,芳香无限,待到玉米粒咧开了嘴,你便可把它啃嘴里,嚼出满口清香。燎玉米好吃,不仅是因为玉米自身的香气,还缘于燃料带给的烟熏味,所以,爎玉米一定要选好燃料,柳树枝和槐树枝最宜。当然,把握火号也很关键,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如果着急,火势很旺并用内焰加工,你会把玉米烧成黑老包不算,还给你长上满嘴胡子。

  燎玉米虽然好吃,但庄稼人舍不得这样糟蹋庄稼,所以这种吃法大多是少年儿童偷偷摸摸的勾当。假如孩子馋了,大人们会在场院里捡一两个没熟好的青玉米揣回家里给他们煮着吃,当然,煮玉米的滋味远不及燎玉米,但是诱人的香气还是让孩子们在秋日里无限的盼望。

  小时候不谙世事,感到一切都具有诱惑力。一日,一个伙伴说中午吃的马牙饼子,便跑到家里缠着母亲要这样的饭食。母亲叹了一口气说:“傻孩子,那是没办法的办法……”母亲最终没如我的愿,我很长时间因为没有吃到马牙饼子耿耿于怀。稍微懂事的时候,我知道了马牙饼子是庄稼人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掰下生玉米,用碾子踩了将就上锅的一种吃法,之所以叫马牙,是因为生玉米无法碾成面粉。小伙伴说马牙饼子有点香、有点甜,我想大人们绝对吃不出这样的滋味,他们咀嚼的绝对是一腔苦涩。

  田野里绿的深沉,红的浪漫,到处张扬着生命的色彩。青楞楞的玉米极力挣脱母亲的束缚,龇开小嘴露出嫩嘟嘟的牙齿,好似诉说风调雨顺给予的快乐。眼望着这一地青果,又嗅到了满腹秋香,掰一怀不为过,因为如今的庄稼不是为填饱肚子,而是为享受。享受秋香,庄稼人敢第一个品尝自己种植的果实,这不仅是思想的进步,也是经济状况的进步。

  抱着嫩的冒水的青玉米回到家,小孙子乐颠颠地跑过来,我把带着草腥气味的玉米须给小东西粘在鼻子下,小东西立刻更美起来,弯着腰、倒背着手学着老头的样儿来走路,让一家人笑不可支。金灿灿的玉米下了锅,大火煮开,微火慢熬,不一会小院里弥漫了甜丝丝的香味,小东西馋得围着锅台转,牵着我的衣襟非要捞起玉米来啃,不怪孩子馋,只怨玉米香!孩子不懂锅里的煮物会越熬越香,等到玉米粒被煮开了花,那才真正香甜爽口。

  玉米出了锅、过了水,小东西踮起脚尖捧着玉米先让我啃,我幸福快乐!看来,欣赏秋色要有兴致,品尝秋香要有心情。生活好了,秋也丰富起来,庄稼如此,人生如此。遗憾的是没有机会来咀嚼马牙饼子,但愿孙子的孙子也有这样的遗憾。

  秋愈浓,尽情品味秋香!

 

      图片来自嘉友快乐老城的空间,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女儿泪
后一篇:轻歌短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