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农村中老年教师教育教学的心理调适

(2012-11-13 11:13:38)
标签:

论文

分类: 论文

有关农村中老年教师教育教学的心理调适(论文)

王文跃

 

有关农村中老年教师教育教学的心理调适 

 

 

   白驹过隙,掐指算来,再过几个月,自己的教龄就达到三十周岁。三十岁,假如是一个后生,正是而立创业的好时段,可我只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演绎那几出不出彩的老戏。虽然戏不出彩,但继续让一个满头银丝的秋翁玩转一群欢快的小鹿还是需要勇气的,还必须经过适当的心理调整。现在我就自己的亲生经历以及自己走访的若干老同事的工作状况,论论中老年教师教育教学的心理调适问题。

   中老年教师作为教育战线的一个群体,是教育不可小觑的力量,因为他们有经验,有人气,有社会根基。在现在的农村教育战线,由于十几年没有招聘年轻教师,所以中老年教师群体在逐步壮大,每一所学校教师的年龄比例都呈现这样一种局面:四十五岁以上的教师和四十五岁以下的教师为3:2,这其中三十岁以下的新生代寥寥无几。于是调整老教师的心态,让他们光辉依旧迫在眉睫。

   在这部分教师中有两种状况需要关注,一种状况是,有的教师认为年轻时候为教育费过心、出过力,现在该是清闲的时候了,他们的表现是消极的,想尽一切办法、找许多理由挑副科教学,或是干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完全把教育看成一种应付。另一种状况是,教师有再为教育付出的心愿,但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他们的表现首先是一种疲劳感,其次是一种自卑感、厌烦感,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无端地发脾气,不求上进,体罚学生时有发生,严重的还有疾病伴随。

   我今天要侧重讨论的是第二种表现,也就是当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到他的职业行为时,我们将如何应对,是遣散他们的疲惫让他们轻装上阵;还是任其所为随意而行。当然这里面有学校领导的一部分工作,他们有必要给这样的教师以肯定,用鼓励、欣赏的态度鞭策他们继续为教书育人而奋斗。更多的是教师本身的自我调整,做为职业教师必须用职业道德要求自己,要明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那么如何跨越这道坎,让过午的太阳更加灿烂照人,我认为下面几点有待考虑。

   首先,中老年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中老年教师对新生事物的感知力、理解力、接受力都相对减弱,甚至由于经验主义对新生事物有着一种排斥的心理,这就必然影响教育教学。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知识更新,理念更新,方法更新,受教对象也要更新,中老年教师要适应这种更新。比如,过去使用的是五步教学法,很多老教师已经谙熟了这种套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实行的是开放式教学,不少老教师认为课堂上自己的主导地位在一点点被侵蚀,昔日的说教传授被学生的活跃思维包围,于是感到相当的不舒服,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心理负担,仿佛自己技不如人,已是夕阳西下。其实,中老年教师完全不必为此堪忧,假如,你能正视自己丰富的课堂经验、得心应手的驾驭能力,就会让雄心长存,使课堂富有生气。当然,这还必须有一个前提,不可固步自封。变化一下方法,让新的教学路线或多或少也通向你的教学空间,就会张力无限,因为一潭死水毕竟缺乏生命力。杨树莘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曾多次在公开课、优质课中获奖。五年前,年届五旬的他再次参加市里举办的语文教学擂台赛。擂台赛上,假如说年轻教师的多媒体教学给了他视觉冲击,那么他们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就是让杨老师的心灵彻底震撼,这种震撼使杨老师失去了登台表现勇气,在很多日子里,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不足;在很多教学过程中,他迷失了自己的教学路线,直到一次偶然,他的教学再次被乡教导主任发现,并举行了一次公开课,他才知道迷失的教育路线在自己钟爱教育的心地里有辟出了一条新径。没有使用多媒体,也不必激情调动,只是在课堂中置入一些情景,课堂就活了。这件事告诉我们,每个中老年教师都要客观地评价自我,要学会容忍自己不足,这样才会使你有一颗平常心,才会使你投入正常的教学。切记,容忍自己的不足不等于日趋堕落。

   其次,中老年教师要用自己深沉的爱填补与孩子们的代沟。“教师与学生是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与现实工作。”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让我曾经空寂的心又充实起来。三年前,我接手一年级的教学,几十个不懂课堂常规的孩子聚在一起,让课堂乱糟糟一片,想潜心教学却被一次次肆意的叫喊声打断。心烦意乱,不曾经历的情况让我皱起了眉头。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刻不容缓,但孩子们是有思想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困难,每一次制止顶多三五分钟,就又恢复原状,厉声断喝,用教鞭使劲地敲打黑板,无济于事,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烦恼让我寝食不安,我开始厌倦课堂,厌倦学校,甚至每次去学校上课心中都会咚咚敲鼓。我清楚这不是孩子们的过错,是自己的年龄不适应这种氛围,我开始检讨自己,想尽一切办法融进孩子们中间,毕竟教学任务还压在肩上。一天我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这句话,茅塞顿开,互相依赖的生命——我不应该是死板的课本,学生更不是规规矩矩的铅字,我们都是呼吸新鲜空气的人,假如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如同春天栽种的树苗,教师的责任只是按时浇水,那么校园里只有生命的色彩,没有了生命的欢乐,这样还要基础教育做什么?假如视孩子们每次天真的问话都是啾啾鸟鸣,那么谁还会舍得开这片森林?孩子们不会伪装是天性,我们任何人都没权利去扼杀这美好的本质。想通了,自然快乐了,仿佛自己也年轻起来。这不是我的个性,我调查过许多教师,其中不乏年轻教师,他们都有过如此经历,只不过中老年教师反应更强烈,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年龄差更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到中年,承载的责任更多,真有点家事、校事、社会事,事事闹心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中老年教师朋友,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明白一个道理,迈进学校的大门,你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人,而是负责花圃的园丁,你必须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倾心花朵。

   第三,每一位中老年教师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健康的心理保证健康的身体。人过中年身体的机能开始走下坡路,曾经的热情和锋芒都会削减,随之而来的是冗杂的社会问题和痛苦不堪的疾病。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不必恐慌,相反我们要运用丰富的社会经验相处于社会人流,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疾病对我们的困扰。老刘,将近四十年的教龄,教学生游刃有余,但处理社会问题就是一个盲痴,由于邻里关系憋屈了一场病。在和他交谈时我直言不讳,批评了他习惯学生面前发号施令的处事作风,指出闭锁沉闷是他疾病的缘由,并牵手让他与邻里和好如初。老刘好下棋,在学校可以与同事们横马利枪,但在社会上从来是一杯白开水。给他们修复旧好的那一天,我特意让老刘和邻居走了一盘,“刘老头,没想到你还有这两下子,以后每天晚上咱俩都要杀几个回合……”老刘的棋艺不仅让邻居刮目相看,更主要的是通过下棋这点小事开怀了心情,联系了群众。人啊,上了几岁年纪再不能提及年轻,要学着跟着自己的脉搏跳动,换句话说,就是要充分认识自我,快乐自我。休息好、娱乐好、身体好才能工作好。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更何况你是从事脑力劳动、又年过半百的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现代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中老年教师应该做好必要的心理调适,既不要浪荡教学误人子弟,又不要近功近利自我表现,要用老教师的丰富经验做好传、帮、带,要自己绿叶般的深情,托举鲜花,贡献教育。

 

 参考资料:张运玲主编的《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心理调适》

           朱永新发自《中国教育报》的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龙图腾
后一篇:哦,十八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