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芒种忙种

(2012-06-04 19:18:41)
标签:

散文

分类: 散文

  芒种忙种

王文跃

 

真菌若发飙世界吃不消

    翻开日历,明天就是芒种,在冀中一带流传着一句农谚:“芒种三天见麦茬。”意在芒种过三天,就要开镰割麦子了,抢收抢种,可以说这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麦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打印下深刻的烙印,并不是因为劳动,而是由青麦穗烤烧的麦粒。往往是大姐收了工,攥回家一把黄中泛青的麦穗,仅十来多枚麦穗(生产队时期,是不敢多带的。)被一把小火燎熟,然后放在手心中搓捻、去皮成粒,便可以放在口中嚼其清香了。不懂事的年龄,馋的就是大人们带回家的那一把麦穗,坐在门口的张望还是大人们手中摇动的麦穗,完全不懂劳动的辛劳。

    等到能挎着小篮拾麦穗的时候,曝着烈日,淌着汗水,才逐渐知道劳作的艰苦,一门心思想在树荫下凉爽片刻,可还舍不掉母亲奖给的一枚红杏。颗粒归仓,小小竹篮带回家的不单单是将来的一瓢子白面,更把庄稼人的勤俭拾在篮子里。

 

    终于也能帮着大人下地收割了,对稼穑艰难的理解尤为深刻了。倒退三十几年,庄稼人大多靠天吃饭,倘若一春无雨,麦苗只长得脚面高,兔子毛般稀楞楞地摇动着苍蝇头大小的麦头。弯下腰淌着的不仅是汗水,还有寒心的泪水。如果收后无雨,就要桶担盆端,再把晚秋的庄稼种在地里,那时候真分不清白天黑夜。跟着社员们早出晚归,历练了意志,学会了农活,懂得了不误农时的道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土地承包责任到户真正给农民带来了转机,好政策不光解放了农民的手脚,也解放了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收获,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工具的不断更新,灌溉程度的逐年提高,有机肥料普遍推广,使粮食产量成倍提高,过去喊了多少年的“跨黄河、过长江”得以实现。人割马拉碌碡轧,苦了世世代代的农民,做梦也没想到收割机的更新换代让人们摇着蒲扇、喝着茶水就把粮食收到家。这时候最得意的是把麦子晒得嘣干,再趁着热乎装进粮仓,衣食无忧,庄稼人过日子才踏实。

    今天,我还特意到农田里转了一圈,由于近几年春天气温走低,还因为人们施肥、灌溉奏效,现在的麦穗才稍带黄色,离收割的时间还需十天半月,大洼里的麦子,依然用青色荡漾着庄稼人的心;大洼里的麦子,依然愣呱呱地望着天上的星星,静静地等待着分娩时刻。这个时刻,是农民最揪心的时候,因为春天干燥无雨,在夏日里很容易酿成极端天气,大风冰雹时有发生。记得七五年,芒种刚过,人们磨快的镰刀还没一试刀锋,冰雹就把满洼的庄稼砸在地里,等了一冬一春、盼了一冬一春的父老乡亲噙着泪水拿着笤帚扫麦粒。风调雨水在龙年,衷心祝愿农民有个好收成。

 

 

 

全省日收割小麦突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祝你成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