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娜:游退思园有感(图文)

(2015-11-29 17:27:44)
标签:

赵安生

文化

分类: 新闻报道
2015-11-29 11:17 来源:天之水网 作者:贾娜 我要评论0

 

 

 

 


    从小都听苏州园林奇妙,初中课本里叶圣陶的苏州园林里面、去过的人的描述里口气里,总是些语焉不详的假山奇石,盆景花木,小桥池沼,灰瓦白墙,中国美学,等等的博大精深。为什么美?基本不清楚。长大以后,没机会去苏州,就出国了。见过日本园林,棱角分明、简约的黑白屋舍用木桩托在水塘之上,花草树木之间,不着人间烟火,讲的是清冷,要的是禅意。心静下来、再静下来,直到一根松针掉下来,都听得着,就解了其中味。也住过英国城堡庄园,城堡雄伟,草木葱郁,花园功能划分明确。蔬菜园,为厨房提供时令鲜蔬。鲜花园,为城堡各个房间提供摆放鲜花。果树园,顾名思义,提供早餐水果、果酱和甜点材料。更有钱的,有葡萄园,自家酿酒。连着原生态林地,用于绅士狩猎。功能清楚,用途鲜明,自给自足,丰衣足食。典型的英伦严谨务实精神在田园设计上的诠释。

 

 

 

 

 

终于,因为上周在昆山开会,抽空体会了一下苏州园林之中的袖珍灵秀之作 -- 退思园。退思园由清光绪年间罢黜的四品官员任兰生花了十万两白银,在自己的家乡同里老宅的9亩三分田所建,请了当时著名画家袁龙设计。退思园很小,用不了半个小时即可走遍。就在这不足一个小时的时光,作为中国人,我终于明白了苏州园林美学的重大之处。虽然它在本质上遵循的是同样的“以建筑服务人以及人物合一”的无隙精神。然而,它满足不是吃喝的功能(英式庄园),或者纯精神的向往(日式园林),他满足的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田园诗意。

 

 

 

 

退思园分为三部分,主厅、庭院和花园。三进的主厅,以迎宾厅为中轴,中规中矩,让人起敬畏心但并不震慑,到后院的狭窄的庭堂,也是几粒丑石和冬梅青松翠竹,岁寒三友的无疑符合文人情怀,但是也估计当时常见。穿过月门,来到庭院,两层围起来的长方型的走马楼,分隔主仆内宅,以坐北朝南的“坐春望月楼”为主,精致严谨有余,却也勾不起太多的追思艳羡,反倒想起当年没有抽水马桶和中央供暖的各种不方便。直至眼角的余光沿着“坐春望月楼”东侧瞥见香樟玉兰之间飞扬着的楼阁一角,眼前忽然一亮,不由自主地牵引着脚步游到东面的花园。那一刻,恍惚迈入隔世的梦境。花园不大,中间挖一荷池,正对的是三面临水的“水香榭”,取的是“何处芙蓉落,南渠秋水香”之境。“水香榭”的左手方向,就是刚才惊艳了我的二层高的“揽胜楼”,与“坐春望月楼”相连,可以揽胜,亦可以思古论今。右手边是是苏州园林常听说的旱舫“闹红一舸”,有首无尾,凌波正对着池塘对面的假山和月洞“云烟锁钥”以及假山顶上的“眠云亭”。“闹红一舸”右手边是辛台,辛台外侧是一个桂花厅,八月秋浓时候自然香浸满园。沿着连着辛台的蜿蜒曲折的游廊便来到所谓“天桥”,两层建筑,借势假山,不设楼梯,顺着石阶旖旎而上,便来到凌驾水面两面中空的游廊,院内风景尽收眼底。过了“天桥”,就是“菰雨生凉”台,旁边种植着绿绿的芭蕉,当年炎炎的夏日,来到这假山芭蕉水影环绕的楼台,也定要滋生凉意罢。过了“菰雨生凉”便是刚才提到的假山和“眠云亭”,这一面着力渲染山石植物,并无其它建筑,此刻深秋的红叶拖着山顶欲飞的”眠云亭”,仿佛忘记这是人工的园林,而是置身于山水间。过了假山,款款迈过三曲石桥,便来到隐居角落的琴室,室后有幽篁腊梅抱室,桥下前有引流入园的潺潺溪水,取冬景,静思远,不用焚香,也能远离尘嚣。琴室再穿过走廊便来到退思园的主堂“退思草堂”,前面有台临水,草堂春意盎然时,也会觉得江山大好,风华正茂,复出有望;内可佳厅,功名利禄心燃尽成死灰时,何不呼朋唤友相聚,退以思过。退思草堂再过去便是翘檐的“揽胜楼”了。花园在靠近辛台还有一个角门,叫“得闲小筑”,来客无需进入主厅和庭院,可以直接从角门进入。让花园与整个住宅变得可分可合,宜主宜宾。

 

 

 

 



     花园走完一圈无需花费多少时间,然而,有心人可以经历亭台楼阁桥廊榭轩,感受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山石和楼阁高低错落,水光和花荫明暗开合,像一部水墨生活图袅袅婷婷地在面前开展。退思园果然是画家设计的,设计者心里的万千沟壑、风月才情大笔一挥便化山、水、植物、建筑成点染勾勒、淋漓酣畅的国画美图。

     我接着想,其实,房子能如何特别,黛瓦白墙虽美,在姑苏安徽一带看多了,也是视觉疲劳。太湖丑石荷塘石桥虽秀,但也有不少都搬到北京颐和园和几个王爷府了,也不能说没见过。然而,为什么来到这里,一直觉得恍若隔世,故地重游呢?也许,展现在面前的不只是亭台楼阁,是设计者利用中国人心田间诗意的隐线,牢牢地抓住我们的想象。进来即凭栏水榭观鱼,便想起“鱼戏莲叶间”的想看两不厌。在花园一角塔楼塔揽胜,明月清风,仿佛看见退思园主人当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更妙在中间这一方池塘,回廊高低旖旎,把很小的庭院分出内外。池塘的周边,轩台听雨,体会“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怡然。旱舫虽不能扬帆起航,但是却是听戏的绝佳场所。对面假山上的眠云亭,到了晚上,亭子里灯笼亮起,苏州评弹清清袅袅,隔着水音送到在旱舫当年听戏的人儿。我想起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携带众人和刘姥姥逛大观园,听到贾府的小女孩子排戏,就让戏班子“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估计借着水音,笙管竹萧一定好听,菜粥酒果也格外可口。受过诗意浇灌的雅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最高境界,尘世间的天人合一,这里可窥一斑。退思园池塘的另一角,掩在木桥假山后的琴室,临水。喜欢独处时,可以焚香弹琴,夜深月好,琴声如诉,无它无我。渴望聚众寻欢时,草堂可以宴客,觥筹交错,宾主尽欢,不醉不归。然而谁若累了,不想与众同乐,没关系,回廊外外圈自然勾勒出的各个角落,自有自得其乐,几棵桂花树下,几张石凳石凳,可以独酌,可以观棋。沉思久了,抬头看看斑驳的树叶和嶙峋的太湖石假山,隔着花间水波传过来的嬉笑声,尘世间的快乐和退隐,在这里总能找到角落。
所以苏州园林的画家的建筑,每一块石、窗、雕刻、树、花,倒像是先有诗、再有画、再把房间穿插其中,从小楼一夜听春雨,到芭蕉炎炎,转眼到七月流火,一叶知天下秋。忽然哪一天,初雪将下未下,点燃红泥小火炉,在初雪来临之前等着朋友过来品新酒。固化的诗意,形成楼台轩亭,重峦叠嶂,一幅幅三维的画面用砖瓦花石定格,最美的境界是想象,是神往人生百态想象里。

 

 

 


     林语堂说“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这种爱悠闲的性情是由于酷爱人生而产生,并接受了历代浪漫文学潜流的激荡,最后又由道家哲理承认它为合理近情的态度”。这种态度是超脱的,也是无奈的,是欢快的,也是凄美的。正如退思园主人任兰生在园子刚修好时,就被官复原职,启任不久旧死于任上,终年不及51岁。正是:“水榭亭台林深处,最是幽思明月心。奇花太石水映碧,瑶池美景落凡尘。参天古木环抱意,山河破败怎留人。无思己私何需退,独乐怎能善其身。” 任兰生仿佛就是为这个建这个园子而生,他梦想中的田园隐居和悠然独乐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但是却因为理想把这个院子落在了凡间。

 

 

 

 


     我随之想起,与任兰生寿命相仿的曹雪芹,仿佛他的一生是因为写《红楼梦》而生。参观退思园时,无意听到旁边的导游说84版的红楼梦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居然正是在此处拍摄,和我因看到眠云亭想起红楼梦四十回如此之巧合,不禁一时唏嘘。两位执着于唯美的人,命运多舛,然而正因为这样的执念为后人记住,矛盾又统一。矛盾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却在于诗意。或用一花一木、一砖一瓦,或用书中人物的一颦一笑、悲欢离合合成诗情画意,感动了几百年后来的人儿。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人物变迁,诗意亘古。因为诗意,成全了他们的理想;也因为诗意,超越了时空。


                                                                     贾娜   2015年11月


天之水网:http://www.tianzhishui.com/2015/1129/2229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