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生:中国梦汉字情

标签:
赵安生文化 |
分类: 新闻报道 |

今天,通过媒体的优势,弘扬我们的汉字文化,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只有我们通过不断地努力,让中国的汉字文化一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汪月敏(新华门小学教师)
“中国梦”有着对应的语言文字梦,这个梦想的实现就是继承和弘扬汉字文化,让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不但能够自如地运用键盘敲出汉字,而且能够书写一手美丽的汉字。
汉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晚报举办的这次活动,不但在报纸上刊发,而且还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对推动学生学习汉字具有现实意义。也让汉字重回家庭、重返课堂,避免经常用键盘、手机的人们提笔忘字的现象发生,真正做到汉字书写的进一步传递。
《天水晚报》举办的“中国梦·汉字情”活动,进一步掀起了我市青少年学习汉字的热情,对社会各界都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晚报的这次活动必将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激励广大青少年和成年人更加自觉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带动市民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重视汉字从小写起
继承传统适得其时
赵安生(天之水文化公司经理)
今天,计算机和手机等现代化工具的运用,特别是键盘录入和语音录入技术的发达,让我们时常有提笔忘字的现象,这是我们对母语的淡化。现在,天水晚报开展的“汉字情”活动,是推动了我市市民写汉字的一个重要举措。据说,最早整理和始创汉字的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今天,在仓颉庙内有一块《仓圣鸟迹书碑》,黑色的石头上刻着28个古怪的符号,说明汉字历史之悠久。这次晚报举办的“汉字情”进校园、进社区,意义非常大。
这一活动,不但受到师生的喜欢和关注,同时,对晚报的广大读者也是一次对汉字的再认识和教育的过程,我希望这项活动能够借助报纸、网络和电视等经常开展,以提升市民的汉字运用水平和语言的文字驾驭能力。
仓颉不老汉字永传
赛丽君(麦积区退休老人)
赛丽君老人是《天水晚报》的老读者,从晚报创刊起,家里就一直有订阅,“我们老年人不会用手机玩电脑,看看报、读读书就是平时获取新闻最重要的途径了,晚报一直都办的深得人心,读报也成了我们老年人很好的消遣方式。”
提到晚报本次举行的活动,赛丽君老人笑了笑:“最近都在看电视上的‘汉字听写大会’,觉得用这种方式让汉字文化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特别有意义,我们晚报能够根据这一想法办出自己的特色,让市民读者参与其中,走进校园和学生们互动,非常值得肯定。”
汉字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祖先智慧的结晶,虽然社会发展迅速,科技发达,但本质的东西不能忘,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定要将汉字文化继承发扬下去。
读报写字弘扬文化
热爱汉字从我写起
窦祖慧(建设银行职员)
窦祖慧女士一直都是《天水晚报》的热心读者,“从我上中学的时候,家里就开始订阅《天水晚报》了,那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阅读晚报已经成了我放松心情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即使去外地上学,对晚报的关注依旧没有减少。”
窦女士告诉记者,2012年步入社会的她整天忙着为生计奔波,忽略了太多东西,尤其是汉字,感觉距离自己越来越遥远。
“现在的通讯设备那么发达,大家的联系方式都是手机电脑,书信几乎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现在我们工作的主要工具也是电脑,导致我们的汉字不仅越写越难看,就连很多上学时学的简单汉字都不记得了。”提到这次晚报举办的活动,她显得很激动:“晚报的这次活动太有意义了,早就看到电视上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感觉很有意义,没想到我们晚报也能够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市民们都参与其中,让大家都对汉字重视起来。”最后窦祖慧说,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多举办,读者一定会积极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