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2013-09-26 00:06:28)
标签:

赵安生

杂谈

分类: 新闻报道

 

李振芳网名“一摄千里”今年已经58岁了,以前曾当过兵,之后分配进入原天水拖拉机厂,在工会工作。那时李振芳就很喜欢摄影,工会当时有一台公用的相机,有机会便摆弄一番。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能拥有一套带变焦镜头的照相机,那实在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没有想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让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父亲出国3年做劳务,回国后,父亲主动提出要给他送一件礼物——照相机。当一部崭新的理光-7相机拿到手上时,他激动的一个晚上没睡着。

  从那以后,相机成了李振芳不离身的宝贝。几十年来,他骑着摩托、肩背相机,足迹踏遍了我市的各个角落,并在出差期间,用相片记录了祖国大江南北的秀丽风光。

  为了更好地掌握摄影技术,李振芳订阅了各种摄影杂志和书籍,硬是自学成才。摄影技巧越来越娴熟,拍的片子也越来越有感觉。

  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工作期间,他每个周末都会出去采风,而现在退休了,有了时间几乎是相机不离身,记者问他:您每天这样吃得消么,不累么?他笑着说,虽然身体上会有一些累,但心里很快乐,很享受,也很充实。

  李振芳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摄影作品陆续刊登在省内外报纸、杂志上,并在全国性的摄影大赛中入选和获奖,得到了摄影大家的普遍赞誉。1990年,在参加全国16届家乡美摄影大奖赛中,他取得了一次入选3张作品的好成绩。

  2012年3月, 李振芳申请了一个QQ网群,命名“天水一摄千里摄影交流群”,(天水一摄千里 摄影群 215990966)他既当群主,又兼顾摄影创作,如今这个群已经有200多名摄影爱好者加入。

心系民生

  要说新闻摄影是李振芳的爱好,让记者最为看中的是李振芳的古道热肠和为民鼓与呼的正气,那甚至是我们很多新闻记者都缺乏的东西。

  从1983年起,李振芳摆脱了只拍摄风景、人物影像的局限,开始将目光、镜头投向纪实摄影,开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弱势群体。

  2011年6月中旬,李振芳在麦积区解放沟(仙人崖后山)采风时,路遇在仙人崖后深山半山腰的山洞里,住着一位无依无靠,没有政府资助的80岁孤寡老人,常年以山林为家,靠乞讨为生。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爬,抵达老人的住处。见到老人的那一刻,他怔住了,觉得眼前的老人竟似曾相识,经过他仔细询问和回忆,发现老人是30年前,他在仙人崖旅游时,在路边遇到过的讨饭人。没有想到,30年过去了,老人竟然还过着这种颠沛流离的窘迫生活。

  走进老人住的石洞,里面阴暗潮湿,破烂不堪,而老人在这里一住就是30多年。看着眼前80多岁的老人,李振芳心情非常沉重,在与老人交谈过后,他给老人留下了随身携带的钱和食品,匆匆返回了。

  回家后,李振芳辗转难眠,老人的境遇刺激着他,他立即把拍下的老人生活视频、照片及老人的情况,发给了多家媒体和网站。李振芳在网上发的视频,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注意,不到一个月点击率就达到16万多。麦积区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很快就将老人从山洞中接出来,予以妥善安置。如今,老人被安置在街子敬老院,安享晚年。

  今年5月21日,李振芳和几个摄友相约前往武山县的一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何湾村采风拍片。就在他们分头寻找拍摄题材的同时,乡村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小院落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院子里有几个乡村小孩在玩耍。李振芳出于好奇,上前询问孩子们,这里是什么地方,孩子们告诉他,这是他们的学校。

  当李振芳走进教室的那一刻,眼前的一幕,让他震惊了,教室里设施简陋,有的桌子、凳子已经不能使用,门窗玻璃大多损坏,教室房顶漏水,21个乡村孩子就在这里上课学习。

  这个学校唯一的一名老师叫汪根花,今年50岁,从1989年在这里开始任教,已经教了24年。目前,在校学生21名,三个年级,所有学习课程由她一人包揽,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她一个人来料理。二十多来年,她风里来,雨里去,无怨无悔地守在这里,用仅有的630元代课费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眼前的一切让人心酸。李振芳回去后不久,6月8日,在他的积极筹措和倡导下,由天水生活网牵头,组织了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爱心人士30多人来到武山县温泉乡何湾村,将桌椅、书包、学习用具等捐助物资,交到学生手中。                     

        2012年深冬的一天,天下着大雪, 李振芳赶到山里拍片,在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解放沟,他看到了这样一个家庭。在这个小山村里,有一户陈姓人家,全家8口人,两个残疾人(一个70多岁的老人腿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一个精神病人也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4个小孩子都在上学,一个家庭妇女和一个有劳动能力的,日子过的非常艰难。拍摄回来,他对这个家庭的牵挂,一直在脑际萦绕,久久挥之不去。于是,经过他反复与麦积区民政局主管城乡低保的同志联系沟通,后来终于解决了这个家庭的低保问题。                  

 2013年3月下旬的一天,李振芳一行去陇南市康县摄影采风,在途经平洛镇贯沟村时,一个孩子的父亲向李振芳诉说了家里孩子的不幸,希望求助媒体和网络寻医问药,让社会上好心人帮助他的家庭,救助他的孩子。他家有一个儿子,今年12岁,4岁时患病,已有8年病史,至今不会说话,常年靠父亲照顾,形影不离,孩子小的时候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全家4口人,父亲.奶奶.爷爷和他自己。孩子犯病时,白天晚上不睡觉,一直用自己的拳头没完没了打自己的头,致使满头满脸青一块紫一块,由于孩子患病,8年来父亲为了给孩子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使这个家庭一贫如洗,在当地基层政府的关怀下,现在这个家庭享受着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适当能报销一些医药费,到至今也没有搞清楚孩子患的是什么病。李振芳弄清情况后,立即拍照,回来的当天晚上,就在飞天论坛网上向全社会进行了呼吁报道。我们衷心祝福这个孩子在好心人的救助下早日康复!

  今年六七月份以来,秦州区娘娘坝、李子园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灾情发生后,李振芳心急如焚,坐卧不安,他立即组织爱心人士捐款捐物,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与救援点取得联系,以最快的速度将赈灾、救灾物资送到救援点,送到受灾群众手中。之后,他又不顾危险,先后5次亲临重灾区,拍摄下了一组组感人至深的珍贵画面。

快乐晚年

  李振芳性格开朗,为人亲和,热情豪爽,乐于助人。他的身边,云集着众多朋友和群友,他经常组织群友外出摄影采风活动。

  最近几年,随着年龄增大、体力下降,为把自己几十年来的摄影经验、摄影技巧不断传承下去,李振芳突然萌生了一个心愿,着手把培养新人纳入了计划。

  在每次采风活动中,李振芳仔细观察、留心挖掘身边的摄影新人,每到一个景点拍摄时,他都有意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就怎样选景、构图、色彩、光影等一一讲解。拍摄过程中,他又跑来跑去,手把手对每个人的选景拍摄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在他一次次精心指导下,群里崭露头角涌现了一批摄影新人。

  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把美留给大家的人,希望李振芳把这份执着、这份正气坚持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把美传扬下去,把爱播撒人间。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赵安生:一摄千里李振芳(文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