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李子园花园村采风时,途中有幸碰到了国际濒危珍惜野生动物麂子。由于是天黑夜幕下抓拍,照片画质有些弱。
麂,俗称麂子。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成体体重16-25千克,体长75-115厘米。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
中国分布有三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以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麂肉细嫩味美,为上等野味,皮为高级制革原料。
麂(jǐ),鹿科的一属,仅雄麂具短角,角干向后伸展,角尖内弯,不分杈或仅分一小杈,角基部在脸上形成纵棱脊;被毛较其他鹿科动物短而细;四肢细长、蹄狭尖;有大的上犬齿弯曲呈獠牙状,但较麝、獐的獠牙小;头骨略呈三角形,泪窝显著。
现存的麂主要分布在以东南亚为中心,东至中国大陆、台湾、印度尼西亚诸岛,西至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的广大地区。
栖息于密林、草丛、山地丘陵,有时也进入居民点和农田周围。
白天活动。善于单独生活。性机警。以种子、嫩草、青草、树枝等为食。
是中国特有种类。叫声如犬吠,故又称吠鹿或犬麂。体长70~90厘米,肩高约40厘米;脸短,颜面棱也比赤麂短;体背毛色变异较大,呈黄褐、棕黑色,颈背中央有一黑色条纹,臀周、尾下、鼠鼷部亦呈白色;蹄小于赤麂和黑麂;泪窝深而圆。栖于地势较低的丘陵、小山的低谷、山坡灌丛。以嫩叶、幼芽、青草、果实、种子为食。全年繁殖,产后还可受孕,怀孕期约6~7个月,每胎产1~2仔。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台湾。
麂肉功效:
麂肉具有补气、暖胃、法风湿的功效。此菜具有补气、法风湿、滋阴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风湿性关节炎、肺虚咳血等病症患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