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院里唱小曲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李子园小曲唱成了自己的品牌。他们的小曲不仅在娘娘坝镇独占鳌头,就是在天水市也很有名气。
家园就是好舞台
进入秋季,李子园人也就进入了秋播的关键时候。吃过晚饭,放下犁头,人们歌唱的激情一次次被唤醒。
“李子园人爱,爱歌唱。苦了、累了唱小曲就是最好的放松方式。”与我们同行的镇政府司机李师傅自豪地说。
在村民赵春梅家,我们等待着相约来唱小曲的村民。老奶奶牵着小孙子的手,小伙子骑着摩托捎着媳妇,琴师们带着自制的二胡和三弦,十几名妇女穿着时尚的衣服,手拿彩扇,只一会功夫就集中在了一起。其他村里的农民闻讯后也不放过机会,赶来参加表演。伴奏者和演唱者简单商量了几句,一场原汁原味的民间小曲会便开始了。从三十过头的小媳妇到腰板不再挺直的中年妇女,人人都现出一唱为快的神情,她们自然大方地表演,一首接一首地唱,乐在其中,就连73岁的老大爷李树发,也兴致勃勃地为大家表演了一曲《下》。没有专业演员的娴熟技巧,自有质朴流畅的表演;没有耀眼夺目的舞台灯光做陪衬,人人陶醉在自我营造的浪漫里;不为赢得谁的掌声和喝彩,只为舒展劳作时落满尘土的容颜。
这就是就是李子园的小曲,听着这样淳厚质朴的声音,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独特的魅力——无需观众,人人都能唱两句;不搭舞台,家家院落自天成。
今年55岁的张亚利老人弹得一手好三弦,是村里演出的“顾问”,同时还给年轻人教唱腔、教三弦弹奏技巧。他介绍说,在旧社会李子园的农民就有自己成立的“小唱会”,每逢的时候,组织大家闹,扭秧歌,唱曲子。过去唱的多是“大调”,宣扬忠孝结义和因果报应的思想,因为演唱难度大,对演唱者的水平要求高,能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相反简单明快,容易学习的小曲大部分流传至今,而且越来越受欢迎。
村里的小伙子介绍说,小曲演唱会,这两年在李子园已不再是过年才露脸的节目。时时唱,事事唱,少了陈规,多了尽兴。
小曲不拙歌富足,文化活动热山乡。是感受,更是祝愿。
琴师们带着自制的二胡和三弦拉起来。
村民们自导自拍。
我们自娱自乐扭起来。
小观众也情不自禁敲起来。
大家在欣赏自演自拍的节目,看看谁最上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