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高三后阶段最重要的是“悟”
随着会诊考试的进行,随着高考时间的临近,师生进入了备战的状态。按照原定复习计划,近来是基础熟练化、知识模块化、方法网络化、训练程序化和考试仿真化的阶段。如何在近期复习中有比较良好的效果?首先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协调作战,特别也需要教师认真地倾听,倾听来自学生的需求和要求,倾听他们的烦恼和求助,分享他们的心情和快乐。另一方面还提醒同学们要提高自己学科素养,行动、体验、回顾和领悟,让知识转化为能力,不仅仅要做一个聪明的人,更要做一个智慧的人。现仅从宏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供参考。
一是在看书时“把玩”知识
“把”,
就是抓住,所以“把玩”一词的含义是清楚的,如把古董拿到手里玩耍。在把这个词句用来形容阅读、学习的时候,似乎不太合适。但是,我是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用“把玩”者的方式,“把玩”者的心态,“把玩”者的执着,去观察,去体会,去体验,去感悟。将重点知识和重点方法,“把玩”欣赏,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掘内涵,惊喜于章节的精髓部份,达到一种投入沉浸陶醉的较高境界。
二是在训练中“悟”出道理
三是在过程中形成“智慧”
所谓“聪明”,最原始的含义解析是:耳听为聪,眼看为明,听而不得,谓之失聪,看而不见,谓之失明;即听且看,谓之聪明。所谓聪明人是指理解能力很强,思考能力周密,记忆力强,反应敏捷。只要在学习上用好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就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虽然我们也许不聪明,但我们可以追求让自己聪明一些,大度达观,步入智慧的境界;而不要刻意的显示聪明而落入小聪明的窠臼。
智慧应该指处事处世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成熟,多指精神,哲理等。智慧是调用知识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影响智慧表现的因素为:掌握的知识数量、结构(是否成体系)、基本智商、心理精神状态、所处环境等。智慧也是在社会上行走所产生的经验的转化,是洞悉先机,是一切早有预备,是“未卜先知 ”,
智慧是历经磨难,解决了所有面临的问题,并将从中所获的种种经验融会贯通之后成就的;聪明人懂得如何绕过任何麻烦,所以也无法吸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只是,只绕过了而未真正解决,困难依然存在,只怕终有一天酿成更大的麻烦。
是否勤于思考,其间的区别是很大的。光是听、光是看而不作深究,你获得的仅是感性认识;深入思考,他人的经历亦大可补充你的经验;同样一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可以是“月照波心水无痕”,也可以在检视伤痛之余时自己发誓不再犯同样的错;经事而不长智,所谓入宝山而空回是也。
更多精彩链接:
考生保持精力充沛的“四大方法”
高考成功故事:“差生”高三一年大逆转
从三本到北大创奇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人轶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