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德国媒体这样激励孩子们

标签:
转载 |
分类: 参考文章 |
转给大家看看,什么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每一周周末,德国电台中有一个让孩子们谈论国家,社会,政治,政府的话题节目。在这个节目里,你能听到来自孩子们童言无忌的心声。他们给德国政府,以及德国总理默克尔女士的建议,意见,期望等等,说得有声有色,一本正经。
孩子们天真幼稚的建议,虽然并不一定有采纳的价值,但因为是在电台上直播,这很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关心自己的国家,关注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对当前热点表明自己的态度看法;有意识培养和展现自己的主人意识!最近的话题是,孩子们一致要求德国政府出资救助希腊经济!
昨天晚上,德国第一套节目在黄金时段,以长达2个半小时的时间,播放了一个寓教于乐名字叫做《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节目。这个节目讲了三件事。令易步感触良多。
第一个事:
一个年仅6岁的瘦瘦的金发女孩,要挑战2010年德国体操名将。他们分别在一个紧贴墙壁的梯子上,双手紧握在不同的阶梯上。比赛看谁能让身体保持横着的时间更长。同时,请台子上的四位主宾,猜猜谁赢。猜对最多的主宾,今晚将获得50000欧元的奖励。结果,小小女孩保持了1分47妙秒。体操名将保持49秒。
第二个事:
两个大约13岁的少年足球队员,他们平时最为热衷的事是,踢足球,看足球赛!他们两个,能记住前年世界南非足球比赛,全部进球情况。有人把这些进球瞬间,以圆圈,箭头,图画的方式展现在纸上。他们俩能正确指出,在这张绘图上,是哪个队与哪个队比赛,具体到是哪个运动员射门成功。和他们对决的是德国足球界大名鼎鼎的专家,他的工作是专门研究足球战术的。两个孩子获得胜数!
第三个事:
一个3岁起就练习小提琴的女孩子,现年14岁。她能够靠自己的听力,分辨出许多事物发出的声响,并判定这些声响属于乐谱上的哪一个音节。和她对决的是德国现代音乐界著名五人组合(名字没记住)。主持人所用的道具,是咱们想都想不到的比如微波炉,吸尘器,电动牙刷,玩具等林林总总一大堆。
主持人事先把这些东东发出的音节,输入在电脑上,并和钢琴链接。参与比赛的人,说出的答案,由钢琴师用钢琴检验。结果,这位德国美少女获得全胜!五位大男人,在德国很有影响力的强劲五人组,在这些诸如微波炉,吸尘器,电动牙刷,玩具等等发出的怪声面前,一败涂地。
德国电视一套节目,是德国万众瞩目和关心的节目。他们代表着德国主流媒体。主流媒体非常重视教育和影响德国的下一代。这种教育和影响,总是在轻松的娱乐状态中进行。没有生硬的刚性指标迫使他们这样做,只是发自一个民族内心强烈的生存意识,告诉他们必须这样做。
虽然德国媒体也要赚钱,也要谈性。而且,每天晚上12点以后,有一个台就是专门教授成人学习如何性爱的。但这样的节目,一定是在孩子们都已经进入梦乡以后才开始播放的。德国孩子一般在晚上11点以前,必须上床睡觉。这就跟法定似的。孩子们在这样的周围大环境影响下成长,耳濡目染形成习惯。
易步同先生有一年在西班牙度假,在一个餐馆里,晚上已经11点了,还有西班牙人的家庭,带着孩子一起在那里用餐。那里的人们睡得真是很晚。先生对我说你看他们真差劲!这样晚了,小孩子却还在外面不去睡觉!当时易步觉得你这人真是够管闲事的。但现在想来他是对得。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遵守秩序与规则。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楼下的邻居两个金发宝宝。大的6岁。小的才四岁。有时我邀请他俩来我们家玩。他们父母接他们兄弟俩时,父母只是站着跟我说话。而他们俩,很快就利索的把鞋子穿好。拿好自己的东西,安静地等在那里。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孩子也这么大时,我或者孩子的祖父祖母,蹲在地上给孩子穿鞋。孩子习惯了把两腿撑着让大人给穿。
有一次,四岁的那个家伙在我家玩,他要上厕所。我看他怎么这么慢还没有出来,开门一看,见他尿完尿象大人那样把小鸡鸡擦干净(德国男人坐着小便),然后冲水,再把盖子轻轻放下。他为什么那么慢,因为他一定要把每一个步骤都认真完成好。我看着他那非常可爱的样子,就说你真是一个规矩可爱的小宝宝呀!而这个小子却挺不高兴地说:我不是小男孩!我是男人!Ich
bin ein Mann!
易步在德国生活的这几年,所接触到的德国孩子,对他们有以下粗浅看法:
1,德国的孩子很少介绍自己的父母怎样怎样。他们总把自己从与父母家庭的关系中,独立出来。你的观点,就是你的观点。你不能决定我怎么想。虽然你是父母也不行。很早他们就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特立独行。
2,父母从小比较就尊重孩子们的自我成长。父母同时鼓励他们这样做。父母即便知道,孩子可能会犯错,甚至可能遇到危险。但是,他们认为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他们的这种教育,更多了理性的成份。
而在中国咱们的独生子家庭,大撒手让年幼年轻的孩子出去闯荡,经历,旅行,增长见识,绝大多数父母都过不了心里那个坎!包括易步自己,其他代价可能不在话下,但是,一牵扯到孩子将面临的危险,就很难冒险了。毕竟他们是咱们的独苗啊。
其实,易步《带着孩子旅行》,这一行为,易步的孩子是很不乐意的!他更希望与自己的朋友一起旅行。显然在这一点上孩子是对得!道理,易步比谁都明白。就是,撒手放松他一点,很难做到。为此我都恨我自己!
3,德国父母十分重视孩子做个有个性的人。每个孩子的爱好,是父母象你介绍他们家孩子的重中之重。如果你正好和他们的孩子有共同的爱好,孩子们会变得马上活跃起来。与你侃侃而谈。
而我们国内的教育是,你上重点我也一定要上重点;你上大学我也必定要上大学,最好能上清华北大;你要留学我也出国学习,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至于,大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否就是孩子内心真真愿望与渴望,是否适合个体的特点,就不去管他了。易步注意到,这其中形成的弯路和浪费,巨大的精神与物质的浪费,都被人们漠视。
4,德国的孩子们,有一种能动的自我开发意识。为了一个他们想弄明白的问题,他们会花费很长时间,不怕周折地,到处赶路去找去博物馆,查资料。或找老师象别人请教。他们很重视自我价值实现。他们似乎完全不懂什么是托关系走后门,然后轻松走捷径来实现理想和目标。但是,这个对中国孩子,却很容易理解。
5,在咱们的秦始皇已经修建了万里长城,举止瞩目的时候;在他的阿房宫被穷人大火燃烧3个月才毁灭的时候,德国人,这个雅利安人种,日耳曼民族,还在深山密林里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野人生活。可能是他们在苦难中生活的太久,所以德国人非常节俭。但是,节俭的德国人,似乎更在乎的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这种节俭的习惯,也传给了德国的孩子们。我见到的,和我询问过的孩子们,衣着都非常朴素。阿迪达斯这个品牌的运动服,中国孩子都熟悉也喜欢穿。但是,这个地地道道的德国品牌,德国孩子却并不一定就更加喜欢和需要。因为这个品牌的衣服,在德国算是稍微贵了一点的。孩子们似乎并不在乎,自己穿上了什么品牌的衣服。只要干净合体就好了。很随意。
易步先生唯一的外甥,他母亲是个演员,收入不错。但是,这个15岁的男孩想买个电脑笔记本,足足攒钱一年,等到过年时,加上亲戚们见面给的一点点钱,加在一起,买了个二手电脑。我说我先生,你们家里他是唯一的独苗。你作为舅舅就不能给他买一个吗?先生很奇怪地说,他还没有开始赚钱,当然买不了电脑。我为什么要给他买电脑呢?
6,德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既有规矩,又有空间。而且空间很大;既有理性的冷静,又有智慧的温柔。他们特别懂得尊重孩子!从孩子还仅仅是一个幼小的孩童开始。这些,多么值得咱们中国的父母借鉴啊。
嘿嘿,原谅易步又是这样漫无目的地啰嗦一通。只有一个心愿,愿从我笨拙的书写中,奉献给需要的人以智慧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