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记忆之非遗:平谷的文化瑰宝

平谷钟林毓秀、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已有人类居住,勤劳的平谷先民创造了辉煌的上宅文化。被历史学家誉为“西有周口店,东有上宅”。汉高祖12年建制,至今已有2200余年,代有更迭、域有变迁,而“平谷”一直沿用至今。悠久历史,秀美山川,丰富物产,淳朴民风,成就一方民族民间艺术的繁荣。其中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据统计,平谷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3个类别:“平谷调”(大鼓)——曲艺、丫髻山庙会——民俗、轩辕黄帝传说——民间文学、仁义胡同传说——民间文学。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项。民族语言1项:平谷方言;民间文学5项:丫髻山传说、仁义胡同传说、轩辕黄帝传说、平谷村落域名传说、平谷区抗日歌谣;民间美术1项:平谷驴皮影雕刻技艺;民间音乐2项:“平谷调”(大鼓)、西河大鼓;民间舞蹈6项:耿井村五虎棍、北店村龙灯老会、大华山舞狮、北辛庄村高跷秧歌、大华山灯花善缘老会、后北宫善诚老会;戏曲2项:洙水皮影戏、西杏园业余评剧艺术;民间手工技艺4项:东高村家织布纺织技艺、荆条工具编制技艺、黄松峪黄金开采冶炼技艺、福顺馆烧饼(烧饼世家)制作技艺;生产商贸习俗1项:平谷桃文化(桃俗);民间信仰1项:丫髻山庙会。
关于平谷区非遗出版物有《平谷区级项目论证报告集》、《平谷区民歌集成》、《平谷区民间故事集成》、《平谷民间文学大观》(上中下)、《文化平谷》等书籍。目前《京平大鼓音乐研究》正在编纂当中。
非物质遗产是财富,需要后人继承发扬。截至目前,4项市级项目中,“平谷调”传承人由最初的6人增至现在的30余人,“平谷调”的代表性传承人杜润启正式授徒5人。2005年非遗普查中选择收录的614项非遗项目中,近399项民间文学、78项民间手工技艺和40项民间美术,无固定传承人;40项民间舞蹈,传承人1000余人;16项戏曲传承人12人,艺人均年过花甲;9项曲艺,传承人30余人,代表性传承人1人,收徒5人;其他如民间知识、民间信仰、游戏、生产商贸习俗、饮食等无固定传承人。
http://s13/mw690/001ZLG6Rzy6PawdIz922c&690
市级非遗曲艺类“平谷调”大鼓
http://s10/mw690/001ZLG6Rzy6PaweZjnzf9&690
区级非遗民间音乐类西河大鼓
http://s6/mw690/001ZLG6Rzy6PawfxB4175&690
区级非遗民间舞蹈类耿井村五虎棍
http://s5/mw690/001ZLG6Rzy6PawCy3EE34&690
区级非遗戏曲类洙水皮影戏
http://s2/mw690/001ZLG6Rzy6PawDJieJe1&690
区级非遗民间舞蹈类后北宫善诚老会
http://s16/mw690/001ZLG6Rzy6PawFcJhZ3f&690
区级非遗戏曲类西杏园业余评剧艺术
http://s14/mw690/001ZLG6Rzy6PawGo8jjad&690
区级非遗民间手工技艺东高村家织布纺织技艺
http://s3/mw690/001ZLG6Rzy6PawGS6P062&690
市级非遗民间文学类轩辕黄帝传说
http://s8/mw690/001ZLG6Rzy6PawHWVE377&690
区级非遗民间舞蹈类北店村龙灯老会
(“平谷记忆”版权归平谷报社、平谷报抱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