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读懂蒲松龄 ——读《绘本聊斋》

(2012-10-17 12:17:39)
标签:

转载

分类: 儿童绘本
说的好,握手!

http://s2/mw690/4ebb9e63ncc2da708c541&690——读《绘本聊斋》" TITLE="[转载]读懂蒲松龄 ——读《绘本聊斋》" />



一说起“促织”、“崂山道士”、“聂小倩”这些聊斋故事,我看过,你看过,相信许许许多多的人都看过。那么,我们又是以怎样一种心情,一种心态去看的呢?不敢说大家,幼时的我认为,这些描写鬼鬼神神的,人人鬼鬼的,又离奇又恐怖,根本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只是当做个茶余饭后的解闷物罢了

 可是,这本书真的仅仅是一个奇异有趣的灵异小说吗就如鬼吹灯一样?带着些游戏、幻想、恐怖色彩而已?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耕林童书馆和喆妈公益试读联合举办的暑假生活有奖征文活动,很荣幸的获得特等奖,得到一套精美书,其实就有这六本《绘本聊斋》。首先翻看《蒲松龄》,这是一本令人不由得为之动容的书,讲述的是蒲松龄寄人篱下、南游做幕僚的辛酸生涯以及本书的写作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我便毫不犹豫地推翻了以前的所有想法。哎,怎么可能呢?若是真如以前所想的,《聊斋志异》如何可以经久不衰?其实,这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更是一部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学名著。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寄托了他满腔的深沉和孤愤。

 所以,我们当然不能如此随意地去对待这部著作。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渐渐地,渐渐地,贴近作者的内心,即便不能完全理解,但也能知道十之八九。

其中有一本,名为《促织》。讲明朝宣德年间,皇帝朱瞻基十分爱斗蟋蟀,命令全国各地进献蟋蟀,供他玩乐。这个苦差推三阻四,最后落到了里正(最下层官阶)的头上,一些狡猾奸诈的官府爪牙借此向百姓勒索、摊派费用,常常为了卖到一只善斗的蟋蟀,逼得不少人倾家荡产。成名便是这样一个里正,老实的他不忍向百姓搜刮,却又找不到这样的蟋蟀,结果被抓进县衙打了一百多板子,打得两腿鲜血淋漓,连路都不能走了。好不容易拄着拐杖在一个驼背巫婆的指导下抓到了一只强健俊美的蟋蟀,却又被好奇贪玩的儿子不小心弄死,儿子畏罪投井。绝望之际,居然又捕到了一只善斗的小蟋蟀,上级为此大为高兴,又暗中照顾成名,使他当上了举人,这时,儿子的病好了,并说这只蟋蟀是他变的。

初读这个故事,只是觉得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奇特而已。但细读一二,却让人感慨万千。这描写得多含蓄啊,将一个昏庸的皇上形象,以及那些剥削人民的县令的形象,描写得多么淋漓尽致啊。一只蟋蟀而已啊,竟使人倾家荡产,走投无路,绝望之极,家破人亡。便看成名吧,只是不忍剥削人民而已,若他这样做了,那他便也可以轻松过关,而他没有。他守住了自己的清廉,自己的名节,宁愿自己受苦也决不牵连无辜百姓。便看他的儿子吧,只为了一只蟋蟀,便畏罪自尽,这只蟋蟀竟然值一条人命,俗话说,人命关天,人命至上,此时,却也不过如此了?皇上竟为一只蟋蟀,高兴不已,重赏巡抚?原来官吏、奖赏如此容易便可以得到啊。他知不知道,这一层层下来,要迫害到多少人!

  姑妄言之故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诗!”聊斋,不衰的经典;聊斋,一部忧伤哲理的著作。细细品味每一篇,每一节,相信,你会读懂蒲松龄。

 

 

http://s1/mw690/4ebb9e63ncc2da56aa050&690——读《绘本聊斋》" TITLE="[转载]读懂蒲松龄 ——读《绘本聊斋》" />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