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教知识还是育人?--听了海峡两岸科学课教师示范课有感

(2011-01-26 09:31:06)
标签:

转载

教育

分类: 耕林读书会

教知识还是育人?--听了海峡岸科学课教师示范课有感

文/李一慢(刊于小学科学课专业期刊《科学课》)

       近日有机会在启发绿色创新科学教育论坛上聆听了国内顶尖小学的老师、国内特级教师,以及来自台湾的科学课老师的几堂示范课,深深感到两岸教育界在科学教育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就体现在教书和育人上的差别---我们的老师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输,非常在意课堂目标的实现,而台湾老师更重视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后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平常心上平常课

    “我们不坐在座位上了,所有小朋友把书包放好,我们站着上课!”当我们都习惯课堂上学生应正襟危坐时,台湾老师吴海狮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同时充满好奇——他这堂课要怎么上?紧接着,他拿出一个提前准备好的小盒子,里面装满和学生数量相等的树叶,让每位学生摸出一片。在学生的好奇兴奋中,他抛出了第一个问题:“每位同学看仔细,你们手上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http://s5/middle/5378edadt99739f16dd94&690

 

接下来的课程,吴海狮老师不断地通过提问推动学生去观察、触摸、感知这些树叶的不同,每个孩子都能发现他手中那片树叶的特征,然后又按一定的规律汇总。关于校园植物的多样性的概念和知识,已在这个反复的观察、触摸和游戏的过程中,被学生们融合大脑中。那些认真游戏的学生,恐怕在多年以后还能想起那天上午的贴树叶活动。当他们走到座位上的时候,已经在心目中认同了吴老师。我相信,如果不是会场而是在学校,吴海狮老师一定会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感受生命多样的美。

 

细节支撑创新

      当我们说台湾科学教师创新时,谈的不仅仅是他们创新的理论和教学理念,不仅仅是他们创新的教学方法;而是他们为创新做的每一个小细节。

我们名校的老师还有带着自己的学生来的,事先必定做了最认真的准备,形式也是,而且复杂无比。学生们会不会被这些公式化的形式弄花了眼,弄乱了心呢?

 

       当然,也有大陆老师的课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妥当,层次分明,节奏也很紧凑,但是又感学生们难以调动,参与感不强,没有给我一种“听了这堂课精神愉悦,收获很大”的感受,哪怕只让作为听课者的我们看到了听到了一个能够记忆的片段呢?

 http://s12/middle/5378edadt9973a3ff483b&690

作为大会的组织者,我是能从各方面体会到几堂探索课的内外有别,台湾老师老早就跟我们进行远程交流,请我们准备教具,我们这里没有的,或者是台湾老师觉得我们做没有信心的就由他们自己在台湾做好了带来,课前的晚上觉得我们采集的树叶不够好,又去公园去采集。我们就感到,他们比较重视的是课的内容安排,以及课件教具是否能够让孩子们的学习更加轻松便利。

 

       同样的大陆老师的探索课准备,据我所知,有些做了一些铺垫,轻者提前见见学生梳理一下流程,厉害的有提前演练,不仅把课中的问题提前做个交代以便于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对答如流;还有的甚至连应该讨论出的的答案都提前打印好,特别是形式繁多的课,把所有环节需要学生怎样配合全部安排到位,甚至实验都提前拍摄一遍。这就把教鞭变成了导演筒,把课堂变成舞台,教学活动还有何意义?

 

科学也只为生活

       会场外,有机会跟台湾老师聊天。我感受到,台湾老师是真正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不仅是传授一定的科学知识,更是传授生活常识,表达生命态度!

 

       按台湾陈振威老师的教育观点,自然课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里种菜,由此可了解种子的构造与发芽,认识土壤和地层,学习土壤中的生态群落。种菜就会引来蝴蝶产卵,自然可以养蝴蝶。菜成熟了,请孩子们带火锅调料来学校,一起煮菜炒菜,也请班主任、校长一起来品尝“作业”。多余的还可以带回家。此外,请学生记下种菜的有趣故事,并请语文老师帮助批阅。语文老师也很高兴,孩子们再也不会为作文课没的可写发愁了。

 

       比如,阿威老师的探索课实际上要教授的从家庭到学校的环保理念。在他们学校,环保不是自上而下写在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而建立了自下而上的生态。学生自发组织监测水,电,废物的情况,比如水组的学生负责抄录监测水表,监测校园内溪流的水质,做各种各样保护水源,开源节流的工作,每周三节水日,用水定量,让大家体验水之珍贵。

 

       吴海狮老师课也重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让学生从观察起,从游戏终,让孩子们用眼、用手,动脑、动口,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伴随着知识的获得,通过儿童主动参与活动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会对孩子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如果这样,这样的课才真正体现了科学精神。教师上课总是有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合理高效地完成这个计划或许是衡量一堂课的必要教学考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知识的学习,进而学习到做人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许比知识更为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