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诺什又来了!

(2010-12-17 12:12:39)
标签:

杂谈

分类: 儿童文学
雅诺什又来了!
文/敖特尔爸爸

http://s11/middle/6d01a5d3h9793692590aa&690

    德国日尔曼这个民族是个我喜欢的民族,虽然二战给世界造成了如此大的灾难,但是他们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承认了当年的错误,真诚的道歉!不像日本,杀了我们那么多人,依旧不承认不悔改,可恶!

    喜欢德国的另一个理由,就是他们出了那么多哲学家,像黑格尔,康德,尼采,叔本华……太多了,足足有70多个,很多我们并不熟悉的,但是个顶个有名!这个日耳曼民族真是了不起。

    喜欢这个民族的理由,其实是因喜欢德国作品引发的,在儿童文学界,像我们熟知的米切尔·恩德,普鲁士勒,保罗·马尔等等大师级的作家,当然少不了那位我们最先认识的雅诺什,99年他的作品开始引进到中国来,算是比较早进入我们视线的绘本作家,虽然他的作品在欧洲被誉为欧洲革命性教育经典,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情怀,一个家庭的伦理基础,儿童成长的摇篮,但是在中国还是遭受了滑铁卢的惨败,遭受惨败的是出版社,雅诺什却靠他作品的魅力,迷倒了一片人,一群儿童文学研究者和发烧友发现了它们,仿佛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一位网友写道:很喜欢雅诺什。一个活在理性世界的德国人却有一颗智慧顽皮的童心。简单直率的文字,寥寥几笔反而扎实可爱的图画,里面却包含了极深的含义。谁说漫画一定是儿童读物?我想不通……”(稻粒儿)

    这位作家写道:雅诺什的幽默就在这时以无比轻松的方式击中了读者,那种笑是会心的,以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经验为基础的。(李彦君)

     梅子涵先生这样感叹:小老虎和小熊寻找巴拿马的故事是在讲一个哲学。像这样的哲学和深度,写到给很小的小孩听讲和阅读的故事里,并且让他们开怀大笑爱不释手,是怎样的智慧和艺术!

    至于雅诺什其人,还有一点有趣的花絮。他虽然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但有关他本人的故事人们知之甚少。我只知道,他本名霍斯特·艾克特(Horst Eckert),1931311日出生于当时德国的兴登堡,那座城市1945年后归还了波兰,现名扎布热(Zabrze)。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13岁就开始学徒生涯,直到15岁才随父母来到德国慕尼黑,做过工人,学过设计,虽醉心于艺术却无法从艺术学院毕业,很早就开始在社会上闯荡,靠自己的文笔和画笔度日。1960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童书,并从此以雅诺什的笔名闻名于世。他勤奋创作,但直到40岁左右才能完全靠创作维生。1978年,他出版的第70本童书《噢,美丽的巴拿马》是一个里程碑,这本书在此后的15年内销售了70多万册,并使他在1979年获得德国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但1980年后,他就离开了德国,去往那座大西洋小岛离群索居,从此人们只能从他陆续创作的小说、绘本和其他艺术品中窥视他的生活。由于他在艺术领域的杰出成就和国际声誉,德国政府于1993年向他颁发了联邦十字勋章

    他的确创作了150多本令孩子和大人们着迷的书,并被翻译成了30多种文字。这位从坎坷中成长起来的脾气古怪的艺术家,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我们对他的了解,都是通过他的绘本,对其他的作品我们还都无缘见到,幸好,我买了他的两本最佳作品自选集,这套作品不同于我们之前看到的所有作品,构思奇特,幽默好玩,更有哲学的深度,很浅又很深,而陈俊老师的翻译,精准再现了大师的思维方式和语言风格,一定会令读者感叹:原来雅诺什的书还可以这样翻译!

                                  

 

兔爸兔妈育儿记

 


     从前有一个兔爸爸,它的繁殖能力可强了,平均每半年,就会得到七个兔崽子。兔爸爸对这些小家伙可疼爱了,就像它疼爱孩子们的妈一个样。在兔子的家族里,凡是有兔爸爸的地方必有兔妈妈,如同身体和影子一样,这个,大伙儿都知道。
    孩子们一刻也离不开兔妈妈。妈妈要在厨房里给兔崽子们做饭做菜,妈妈要精心照应它们的饮食起居——要给它们洗澡、梳毛、喂食、早上穿衣服,晚上带它们脱衣服,每到星期天,还要给孩子们烤蛋糕,烤那种撒上葡萄干的蛋糕。兔崽子们可喜爱吃这种蛋糕了,特别是撒上无核黑葡萄干的那种,吃起来就没个够。
    平日里,每到吃饭的时候,兔妈妈就在一旁匡正孩子们的举动。“吃要有个吃相!吃饭的时候,两条腿不要左右晃动!不要用手指去挖鼻孔!不要把面条东挑西挑弄得满桌子都是!”
    兔爸爸是负责孩子们的智育和精神培养的。它给孩子们许多生活指导,还负责教孩子们算术。
    “七乘以三,谁知道,七乘以三等于多少?”
    “等于十一!”最小的兔崽子抢答道。
    “对了!”兔爸爸称赞道。他就是这样教孩子们心算的。
    学前教育结束了,孩子们得去兔儿小学读书了。兔妈妈在分给孩子们课间面包的时候千叮万嘱道:
    “不要把衣服弄脏了,听到了吗?”
    还有:
    “走路要走大路,不要偏离正道,否则你们就会迷路,就会迟到!听到了吗?”
     还有呢:
    “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上课的时候不许说小话,放了学立马就回家,不要在路上耽搁,你们听到了吗?”
    “听到啦,我们亲爱的小妈妈!喏,我们不把衣服弄脏,不要走迷了路,我们不要偏离正道……妈妈呀,你就放心吧!”孩子们这不是在应付妈妈,要知道它们是非常非常爱妈妈的,是不愿意让妈妈整天操心的。
    听完妈妈的叮咛以后,孩子们上路了。它们跳跳蹦蹦,越过挡路的石块和树枝,向着田野的远方奔去。路上,它们齐声唱歌,唱的是:
    “啊,小妈妈,亲爱的小妈妈,
    你不要为我们担心吧,
    我们会越过沟沟坎坎,
    明天,后天,我们就会在幸福中长大。”
    这首歌很动听,这是它们开学的几天中在兔子小学里学会的。它们喜欢这首歌,终生都忘不了它。
    学校的生活多美好,中午放学回家,感觉就更美好了。兔妈妈已经精心烹制了午饭等着大家。午餐是麦片粥,不过这不是普普通通的麦片粥,它是由小苹果、小胡萝卜、车轴红草、野莓子还有燕麦片在一起熬成的,还有呢,上面还有孩子们百吃不厌的黑葡萄干儿。
  有时候妈妈还会变出花样,煮出味美无比的马铃薯汤,放着各色各样调料的马铃薯汤,孩子们开怀大吃,吃得肚子溜圆。
    这时候兔妈妈总是对孩子们说:“吃饱了,该到草地上去玩儿了。不过得注意哟,不要弄脏了衣服,也不要跌到沟里。不要跑得太远,否则你们会迷路,你们就找不着妈妈,妈妈也找不着你们了。”
    这样的好日子会持续半年之久。半年之后,这个家庭一下子就会增添七个成员,有时候甚至是八个或九个。兔爸爸兔妈妈是勤于生育的父母,生得越多它们就越开心。不过新的一代出世的时候,上一代就得挪窝腾地方了,六个月大的小兔兔就得蹦跳着独自去闯世界了。所幸的是兔子的成长速度比城里的人或乡村的人要快多了。
    就这样,兔妈妈无微不至地照应着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兔爸爸教给它们生存的技巧还有算术。
  小兔崽子们放学回来以后,兔爸爸还要帮它们补习补习。每天他都会向孩子们提问,例如:
    “一加一等于几,鲁迪?”
    “等于哎。”嘴唇最厚的小鲁迪回答道。
    “不是哎,是二,来跟我读,二、二。”
    “二、二。”小鲁迪练习发音,兔爸爸听上去暂表满意。
    这个鲁迪,说话老是不关风,尤其是某一些难发的音。
    兔爸爸又问:
    “二乘以七呢?二乘以七等于多少?”
   “等于二十二!”一群小兔崽子齐声答道。回答得那么有把握,就像是在背口诀似的。
    可是这个答案是错的,简直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然而兔爸爸的补习还是每天都在给孩子们做。并不在于算术做得怎么样,关键在于孩子们是接受过心算训练的。
    当兔爸爸认为算术教育已经上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它会满面严肃地对孩子们说:
    “听着,孩子们!半年之内你们亲爱的妈妈又会生下一群孩子。那时候我们的住宅就会太小,就容不下我们这么许多成员了。你们就得到外面去闯世界。你们得各自去寻找生活道路,找一份工作,赚钱、结婚,给自己弄一套新房子,然后生孩子。当然你们当中也会有一些日后会去读大学。总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我的孩子们!”
    老爸讲这番话的时候,小兔崽子们都竖着耳朵倾听着。爸爸的阅历丰富,它的教诲够它们受用一辈子,应该认真学习。
    “孩子们!”爸爸又动情地说道,“有一天你们也会当好爸爸和好妈妈,我问你们,那时你们怎么教育你们的孩子们呢?”
    一个叫富尔沁的小母兔说道:“我会对我的孩子们说:注意,不要弄脏衣服,在学校里要集中注意力,放学的路上不要在野莓林子里迷路,还有,好好地吃光燕麦粥,吃饭的时候不许晃腿,不许挖鼻孔,不许放屁。我这样说行吗,爸爸?”
    “说得好!”兔爸爸赞许地看着富尔沁,并且抚摸这个爱女,以示奖励。
    接下来,它又向孩子们提问了:
    “如果要让你们未来的孩子变得非常聪明,你们应该怎样去教育呢?布比,你来回答我的问题。”
    布比想了想说道:“一加一等于哎,哎乘以七等于哎十哎,还有,小心别掉到沟里去,让乌鸦把你们给叼了。还有,长大了得去找份工作,赚钱养家。我们的家太小了,容不下你们了,你们得让位给下一代了。我说得对吧,爸?”
    “说得对,我的布比好儿子。”兔爸爸的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它一字一句地说道:“现在来跟你们谈最最重要的事情:当你们遇到一个身穿火红色皮大衣,尖耳朵的满面堆笑的男人时,你们要立即撒开腿,能逃多快就逃多快,尽量离那家伙远远的。你们要窜过沟渠,钻进洞穴,深藏不露,知道那家伙是谁吗,那就是该千刀万剐的狐狸!你们要是落到它的手里,会被它连皮带肉加骨头吃个精光。记住了吗,我的孩子们?一加一等于几,鲁迪你说说!”
    “哎,爸爸,等于哎。”鲁迪答道。
    离别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兔妈妈又生了七个小兔子,原先的七个必须离家了。
    临别之际,兔爸爸又细细问了一遍孩子们有关事项,孩子们的回答让它十分满意。
    告别的滋味是苦涩的。
    离开了亲爱的妈妈和可敬的爸爸以后,七兄妹还在一起走了很长的路。后来它们来到了三岔路口,兄妹们不想就此离别,它们想坐在一起再聊一会儿。聊什么呢,大伙儿把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东西再复习了一遍。复习的重点是关于红狐狸那一节。兄妹们相约,一见到那个穿着红大衣的,尖耳朵的男人时要百倍提高警惕。
    就在这时,一个老者向它们蹒跚而来。它看上去很和善,头戴一顶帽子,手拄一根拐杖,没有拐杖就不能行走似的。无论如何,这看上去是个好人。
    “喂,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早哇!这么一大早你们去哪儿呀?你们不会害怕我吧?我是个好人,是这一教区的牧师。”
    “您好哇,牧师先生。”小兔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我们长大了,应该出去闯荡世界了,我们应该展示一下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本领了。”
    “好孩子,说说看,你们从可敬的妈妈和可爱的爸爸那里学到了什么呀?”
    “错了,说反了。”小兔子们纠正道,“应该是可爱的妈妈,可敬的爸爸!”
    “好好,说说学到了什么。”
    “一加一等于哎。”
    “不许晃腿,不许吃鼻屎。”
    “哎乘以七等于哎十哎。”
    “还有还有,还有一个穿红色毛皮大衣的男人,爸爸说了,只要见着那家伙,就赶快跑得远远的,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唔,这是一个多么荒唐可笑的神话。”那个牧师哈哈大笑着说道,“来吧,仔细瞧瞧我吧!喏,现在我脱去外套。”说着它脱去了外套。
    “喏,瞧好了,现在我脱掉头上的帽子。瞧,现在我把拐杖靠在树干上放好。孩子们,现在瞧瞧我长什么模样?”
    “像那个身穿红色毛皮大衣的人!”
    这狡猾的狐狸喀嚓喀嚓,把七只小兔子统统吃掉了。
    这种事情,很遗憾,是经常发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