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说说选拔赛

分类: 评论综述 |
最近关于“我要上全运”选拔赛的话题非常多,各种议论、诟病甚至“灵魂拷问”,北京上海矛盾的焦点是专业选手的资格问题,量身定做之声不绝于耳;江苏专业选手凑不齐2个队,大家自然更关心业余组的选拔。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桥协(或者棋院)领导不好做,即使铁面无私稍有不慎也会被指任人唯亲。你看看上海专业选手组队名单,2老带4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精心酝酿的领导们或许确实心底无私天地宽,可就是有人不服气,反复被拷问。江苏年前组建了一个网络集训队,为了去听老王讲课,人满为患,当这个集训群解散之际基本就是江苏省“我要上全运”选拔规程出台之时。江苏很有个性的弄出一个擂台赛,准备上全运的集训队已经敲定,不服气可以来踢馆,一个地级市可组一个队(允许联合组队,但只能代表一个地方)。规程一出,还是有点哗然的,非议的多理解的少,如果说上海专业选手量身定做还有一条文字标准的话,江苏业余集训队连说得清的分界线或许也找不到。
即便如此为了上全运各地桥友纷纷蠢蠢欲动,包括老老头,他是有个像模像样混团队的,差点夭折了我的“云和童话”。参赛报名名单起起伏伏,桥协领导也在不断完善内部规定,比如已经入选集训队的不得参加其他项目的踢馆,我倒要替这些队员鸣不平了,第一为啥我只能参加一项,雨露均沾吗?第二万一我被别人踢下来,哪如何实现我梦寐以求的全运梦呢,连个保险都不让买吗?
当然领导对集训队员其实是体贴入微的,不敢说万无一失,至少是千方百计,比如为了防止偶然性,业余挑战赛不亚于国家队选拔。日程表一出,不少队伍傻了眼,纷纷打起了退堂鼓,公团第一阶段比赛在周末,但那个打着苏州旗号的太仓队出师未捷身先死;混团比赛全部是工作日,最后结果是知难而退团灭。反正给我的感觉就像一部西游记,佛祖为了考验取经团队的诚心,设置各种艰难险阻,有困难必须征服困难,没困难就制造困难。只有经历过这种穿越节假日和工作日均能保证参赛的队伍,才是真正能代表江苏的有战斗力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