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诊断报告
(2011-11-13 17:02: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校管理 |
|
一、教学诊断的缘由 在锡山教育局提出“三品课堂”之际,我们有必要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因为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诊断,并提出校正措施,是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开展校本研究、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次诊断重点是围绕学校3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以了解他们课堂教学的具体状况,以便给他们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增强学校后续发展的强动力。 我们的诊断评价不是甄别教师优劣,而是引领教师的反思与总结。通过课堂教学的诊断,促进教师学习理论,充实学科知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目的是发现每位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新颖生动的教学特色,丰富鲜活的教学经验;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不符合教学规律,不切合学科特点,甚至不自觉地违背课改精神的思想和行为等问题。因此,希望通过科学的诊断帮助老师更好地总结优秀教师的经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正确地开出解决问题的“良方”。也是为了能营造教研组研究氛围,引导教师对教材、学生、教法、学法、学习形式、训练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口头表达、教学具的选用作深入的研究。 二、教学诊断的含义 “诊断”这个词来源于医药上的一个专用术语。我们移用“诊断”这个词,意在通过评价(测量)者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看(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表现、情感、态度),听(师生在活动中交流发言和由此反映的思维状况),问(课前课后对教师与学生访谈,了解其执教意图与学生内心的感受)等手段,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探究发现执教老师的教学经验、特色和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见南汇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诊断指南) 三、教学诊断的方法与内容 (1)诊断形式:主要是随堂听课,包括研讨课、公开课。 (2)诊断方法:听课诊断法、微格教学诊断法、案例诊断法。 (3)诊断人员:教科室、教导处、教研组长相关人员。 (4)诊断内容:目标式诊断、主题式诊、分类诊断和综合性诊断。 四、教学诊断的样本 《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1、现场观察的背景及目的: (1)教学内容;(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观察目的; 2、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 (1)时间分配;(2)练习设计;(3)课堂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3、课堂教学整体分析: (1)学校骨干教师评论;(2)执教者对本节课教学策略的选择; (3)课堂教学特点分析及思考。 4、执教老师的反思。 五、教学诊断的反思与建议 本次会同杨兆元老师、教研组长、教导处成员等老师共听取了20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并及时进行了交流,填写了20张听课诊断表。与参与诊断的老师会诊后,总结了以下一些亮点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一)亮点: 好课与良好课占90%,其亮点主要体现在: 1、能比较好的,有序的组织教学,过程比较清晰,层次清,围绕目标教学。 2、教师教学用语、教学态度比较好,比较用心,用语准确、流畅。 3、备课时教材研究、分析、处理做得比较好,教研组教研氛围浓,能够达成共识,资源共享。 4、注重了学生语、数、英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还能够重视学生学习需要,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 (二)问题: 1、①从教学内容看,对教材激活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只是按教案上。 ② 2、从教学方法看,基本是谈话法,问答法,方法单调,教法单一,没有从班情、学情选择教学方法,这方面比较欠缺。 3、离“三品”课堂还有一段距离,比如细节方面“手擦黑板”就没有品味。细节处理方面还不够艺术,错过一些本可以抓住的临时生成的细节被忽略了。 (三)策略: 1、依照集体智慧,吃透教材,1~6年级教材体例利用一段时间,依据自己所上内容,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研究吃透,结合起来。 2、把教材里面隐含的能够促进智力、情感因素、能力因素等因素挖掘出来。 3、教学方法上,根据内容选择最好方法,多学习,多走走,把好的方法集中起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最合理。 4、多学习,取长补短,虚心请教,以形成个人成熟的教学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