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常规要求
(2011-09-23 04:16: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校管理 |
一、预习常规
三种预习“三个要”:要投入、要批划、要圈点。
1、必须养成课前预习、单元预习、学期预习的习惯。
2、预习要投入,以明确教材的基本内容、疑难之处为目的,同时复习相应的旧知识,为听课作准备。
3、预习要有一套简明的批划符号、批划重点、圈点难点。
4、预习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应阅读相关内容的资料、文章或做适量问题解答。
二、听课常规
听课做到“四明了”:重点、难点、错点、混点都明了。
1、课前做好生理准备、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课前一分钟进入教室等候老师上课,起立时精神要饱满。
2、坐姿要端正,注意力要集中,力争完成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提高对自己听课的要求。
3、听课时印证预习时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师讲述的异同,抓重点,释难点,圈错点,辨混点。同时积极思考、勤于发问,培养“提问题”的能力。
4、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不必逐字逐句地把老师说的、写的都记下,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典型事例、疑难分析、思维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摘要记下,并尽可能条理化。
5、对课堂上还没理解的问题要作好标记,留待课后思考、提问。
三、作业常规
独立、按时、规范、准确。
1、独立、按时、迅速、准确完成作业,要求书写清楚、格式规范。
2、先复习,后作业。即在课后先化少量时间对当堂的知识要点、方法技巧进行必要的整理后再做。
3、作业应当精炼,不是做得越多越好,所谓精炼,就是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习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要养成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要建立错题集,用红笔标出错处、错因,用蓝笔注明纠错步骤。
5、做作业时要仔细审题、全神贯注、多角度思考,努力减少看错、笔误、语病、错算。
6、在掌握基本方法、技巧的基础上,努力求新、求变,培养自己的独创能力。
四、复习常规
及时、经常最重要,联系、扩展不可少。
1、复习要及时。及时复习用时少,效果好;经常复习才能巩固知识。
2、新旧知识要联系。复习时要建立新旧知识、科内知识、跨科知识间的广泛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形象化、形成框架体系、复习要有多次重复。
3、要运用课堂笔记、错题集进行复习。要经常总结自己在复习、作业中的心得、体会,并在笔记本上记载,还可以在课本上批注。
4、通过查考、询问、讨论等方法理通疑难,不使问题成堆。要注意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加强对重点知识部分的深入理解。
5、尖子生还要对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力争一题多解。
6、要根据各科特点合理支配复习时间,要有月、周、日、节的小计划,提高复习实效。
7、复习要充分利用参考资料,资料不宜过多、过难。
8、每晚睡前,对当天所学知识象放电影一样回顾一遍,可以提高当天的学习效果。
五、考试常规
独立规范讲技巧,考前争取得满分,考后一定要满分。
1、考试必须独立答题,不得以任何形式作弊。
2、在平时考试中培养自己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审题仔细、书写清楚、格式规范。
3、掌握应试技巧。解题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尽量做到少失分或不失分。
4、每次考后要剖析原因、总结经验,做好“考后一定要满分”工作。
5、打草稿也要清楚有序,便于检查。
六、能力常规
《大纲》(规定)能力掌握牢,书写、阅读、运算能力要强调。
1、应掌握各科《大纲》规定的各种能力。
2、特别强调书写能力训练,在学校规定的写字课必须认真练字,选好一本适合自己的硬笔字贴,先临后写,先正楷后行楷。
3、阅读能力训练。阅读时必须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骜。
4、运算能力训练,避免一看就会、一算便错,力求方法合理,迅速准确。
七、自修常规
定时定量少走动,节节自修效率高。
1、在进入教室之前就要有思想准备,学什么、怎样学,计划明确。一进入教室马上开始学习。
2、早自修要读出声,要声情并茂、要进入意境。
3、自修课(包括夜自修前一段时间)要安静、高效,原则上不得走动,有问题必须集中后才去向老师请教。
八、课外学习常规
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兴趣爱好,培养自学能力。
1、要尽量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结合。
2、内容的选择和时间的安排,要以不影响课堂学习和身体健康为原则。
3、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的效果。
|
前一篇:[转载]小组捆绑式评价
后一篇:珍惜今天,勤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