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好的周六
标签:
人民公园文庙城隍庙银杏 |
分类: 行走在路上 |
今天周六,昨晚就计划好要去一个“中医集市”赶集,大学同学转给我的新闻,公众号金水发布上的一个消息,在商都遗址公园有半天的中医集市,其实就是医院和当地街道的一个传统中医文化宣传,就想带着娃去长长见识。
我们坐地铁到了遗址公园,却一时找不到集市,那就算了吧,本就是出门走走,不必执着于那一个集市。我们先在商城古城墙上溜达了一下,说是城墙,其实不过是一道很厚的土夯墙,沿着城墙往前走,人不多,很安静,驻足在三千多年的遗址前,这种安静尤为明显,好似时间都因着这安静慢了下来,定格在这冬日暖阳里,定格在这时空交错的千年对话里,曾经的毫都,断不知三千多年后的它会成为国际郑,我也无法探知这座城市这三千多年的繁荣与没落,我可以感知到的是,这座城市以及城市的人们,在几千年的长河里,孜孜不倦的为生活而忙碌,为生命存续而拼搏。右手边是一幢幢老居民楼,他们与这座城墙仅有铁栅栏之隔,他们每天抬头都能看到这座遗址,不知他们的感知又是怎样的。
我正在逛古城墙时,收到知君发来的两张古建筑图片,原来他也出门漫步了,在这个暖洋洋的冬日周末,分属两地的两个人,居然心有灵犀,都去了历史遗迹,大概这就是拥有共同爱好的样子吧,虽然逛的不是同一处,也并未同行,但此时此刻,内心却有可以会心一笑的温暖。
遗址的西边就是郑州文庙和城隍庙,两座庙宇沿着城墙南北依次坐落,由一条名为职工路的几百米长的胡同相连。郑州文庙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汉明帝刘庄年号永平,在位17年,即公元58年至公元75年,因此,郑州文庙的落成时间应该在这17年间,郑州文庙的历史仅次于曲阜孔庙(公元前478年)。城隍庙建成于明代,该庙始建于明代初期,是郑州市区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按照以往的城市布局,它们应该坐落于城东南角。我喜欢文庙院落里的银杏,这个时节,正是银杏的高光时刻,金黄的银杏叶映衬着文庙的挑檐走兽、朱门红墙、绿色琉璃瓦,更有古风韵味。文庙和城墙之间正在修建仿古建筑,大概率是要以这两个景点为基础,发扬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业吧。逛完文庙,沿着职工路往北走,很快就到了城隍庙。城隍庙里二进院的位置倒座着一个戏台,院里有一棵200多年的老榆树,树枝已经盖满半个院落,看着它那沧桑的树干,这是一棵从清朝中期就看着这座城的树,200多年来,朝代更迭、战火纷飞,这座城市太多的人和物,都消散在时间的车辙下,而它却能幸免于难,矗立在这座庙宇里,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它一定看过无数的俊男靓女来此以上香祈福为由偷偷幽会、甚至私定终身,也一定看到过太多女子因身不由己中断自身情缘,从此一身灵气的闺阁之女相夫教子落入世俗凡事,沿着千百年来固定的人生轨迹草草走完此生,什么老夫人、少奶奶祈福求子求财求平安的自不必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这棵榆树会不会已经司空见惯,开始每天闭目养神了,懒得去看这熙熙攘攘的庸俗的芸芸众生了。文庙是年轻学子求学业有成的地方,城隍庙是女子祈福的地方,它们的距离无形中,在那个封建社会中,给不少青年男女提供了方便吧。
回家途中,路过人民公园,我们俩决定在大卫城负一楼的小吃街解决午饭,吃过午饭正好可以到人民公园的彭公祠去接着看银杏,郑州人民公园的银杏也是郑州看银杏的打卡景点之一,当然,文庙也是。大卫城人很多,大部分是青年男女,摊位前大多都在排队,我们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去人民公园,遗憾的是距离最近的南门因施工关闭了,绕到了西门,再走过去,发现彭公祠被施工围挡起来,绕了一圈,累的我腿疼,却还是没能看到!连续三年了,每年秋季我都来这里打卡,前两次是因为太早,银杏未到最美时刻,今天时间赶得刚刚好,但却进不去,看来,今年注定又是错过的一年。
虽有遗憾,但今天已经欣赏的够多了,知足常乐,风景一次看完不就没有念想了嘛。与人民公园的银杏之约,静待来年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