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过地理看历史——三国篇

(2024-10-25 10:45:26)
标签:

历史

文化

三国

地理

分类: 品读

 

透过地理看历史——三国篇

    这是第二次看李少白的书,第一次是他的《透过地理看历史》第一部,语言通俗易懂,我本身也是喜欢地理和历史的人,喜欢名山大川,所以就接着读第二本了。


三国是一个战争频发的年代,各路诸侯在军事谋画、战略布局的时候,无一不会把地理因素考虑进去。本书正是以地理的视角讲述三国的那些人和那些事,通过直观的地图,结合地理分析,告诉读者这些历史事件和战争到底发生在哪里,为什么偏偏发生在这个地方而不是别的地方,以及这其中的地理因素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比如,‌诸葛亮选择‌巴蜀作为‌刘备的根据地,正是因为巴蜀地区易守难攻,且物产丰富,能够提供足够的资源和粮食支持。再如,‌赤壁之战中,‌曹操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地理环境的忽视,导致在不利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与孙刘联军作战等。


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是史实,对刘备打心眼里的敬重,认为他是乱世英雄,他一直都是能和曹操、孙权势均力敌、雄霸一方的诸侯。读了这本书方知,原来刘备东汉末年的割据中一直是寂寂无名的小辈,不是跟着公孙瓒就是投靠曹操,还有后来的袁绍、刘表、刘璋等人,在董卓、曹操、袁绍面前,他的势力和名望不值一提。书中的那句“刘备前二十年兜兜转转,都在跟着别人混,一直未能有自己的地盘”让我印象深刻,投靠别人也不过是做个将军,守护的一城一地也都是别人的,直到遇到了诸葛亮,才在荆州站稳脚跟,接下来西进图谋蜀中,此时,才算是真正的割据一方,三分天下才有他的一杯羹。


诸葛亮的策略,除了占荆州、图蜀中外,其他基本没有实现,就连联吴抗曹也未能很好的实现,更别提北伐,从关羽“大意失荆州”开始,诸葛亮的《隆中对》就已经发生了扭曲,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费工费时,尤其六出祁山,并未讨到什么便宜,从汉中取中原的谋略最终也未能成行,其中不乏天气、人为因素,然而更多的是特殊的地形阻碍,成败自然有偶然的运气因素,但多数情况下的胜利还是瞬时顺势外加努力所得。


读历史,才知人生短暂轻如尘埃,一个几百年的王朝在几千年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更别提芸芸众生这数十载的光景;学地理,方知山川重要只能因势利导,高耸几亿年的巍峨大山不会因某个朝代某支队伍的需要而消失不见,川流不息的河流亦不会因某个人而突然断流,在和平发展亦或是战乱中,只能因势而动,方能事半功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秋近郊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