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过地理看历史》

(2024-09-07 18:57:43)
标签:

历史

地理

朝代

阅读

分类: 品读

   《透过地理看历史》


     最近两年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读历史了,李少白的这套《透过地理看历史》是不久前买的,同时一起买的还有那本《历史的遗憾》,先读了《历史的遗憾》,却发现读不下去,后来就转读《透过地理看历史》,一读就上瘾了。

本书以地理单元为轴心,通过纵向讲史的方式,对各个地理单元的形成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穿插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典故,从而可以让读者轻松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而且中国的地形很特殊,不管几千年历史如何风云变幻,大家争斗的目标都是围绕着几个大的地理单元。比如中原是个四战之地,历来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关中易守难攻,是最有可能称王称霸的地方(从秦汉到隋唐,都是以关中起家);荆楚鱼米之乡,是南方政权的门户,可以北伐中原;山东有鱼盐之利;江东可偏安一隅,等等。

此前虽然也知道函谷关、襄阳乃兵家必争之地,但具体战略要地是怎么形成的,脑袋里并不十分清楚,只知道有些要塞是有天然屏障的,放在整个中国地图中,就看不清晰的。比如关中之地,素有王者之气,秦以此起家,刘邦以此为大本营扫平天下,是因为这里犹如一个口袋,肚子大,口袋小,良田沃野可以养兵,出入口小利于防守,这个地形与巴蜀有一拼。

这本书里也谈到了衣冠南渡。在隋唐前后的两次大动荡中——前面是南北朝,后面是五胡十六国,两次动荡中都有世家大族南渡避难,所以虽有动乱,但文化换了个地方保存延续了下来,福建的客家人就是中原人南渡的结果,同时也奠定了江南作为经济、文化重地的基础。

一个城市的兴衰跟它的地理位置有直接关系,在以漕运为主的古代,渡口就很容易发展起来,比如扬州,比如杭州,在由水路转为陆运以及今天的高铁为主的时候,扬州的地理位置也就随之下降。透过地理看历史,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放到几亿年的地理中去,你会发现,某些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就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城市兴衰、朝代更迭犹如花开花落般寻常,那些硝烟弥漫的战争、尔虞我诈的争夺,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待烟消云散之时,是非成败转头空,当初争的头破血流的人早已化为一抔黄土,只有那山依旧岿然不动,那河依然川流不息。几年后,又是新一轮争夺在这山水间继续上演。

犹如中岳庙里那三千年的松树,西周种下的,现如今已是新中国,朝代更迭了不知多少代,而它依然立在山坡上,静静的看着这世间风云变幻三千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